车改:一项丢失了目标的改革


  车改:一项丢失了目标的改革


 

  全国性的车改已经在中央的部署下正式启动了,这项改革并不是什么新的改革,很多的市、县一级早已改革了,但也有更多的地方并没有改革。因为这项改革的方案自提出以来就一直争议很大,也正为在极大的争议中缓步前行直至止步不前,最终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半拉子改革工程。也正是因这一点,很多人对于继续深化此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改革重新又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了,人们普遍的心态是:改革总比不改革好!

  确实如此,如果只改一半,一定是不如不改。如果不改,只有老百姓会对政府有意见,如果改一半,那就不仅是老百姓对政府继续有意见,另一半本来可以从车改中受益的那部分人也会对政府有意见,甚至是已经从改革中受益的人也会对政府有意见,因为受益一定会有不平等。目前的半拉子车改基本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各方面对于车改都是比较欢迎!

  现在全国的车改方案已经出来,但好像还是有点过于简单,说穿了就是按级别给每一个公务员发一笔钱!很多人觉得不妥,所以质疑声很大。例如,为什么要按级别给钱,高级别的人一定就外出办事多吗?一个县处级的县委书记与一个县处级的中央机关公务员,怎么可以放到一个平台上去呢?不同地方的行车成本大不相同,全国基本统一的标准可行吗?车改以后会不会还有人既拿钱又坐车?这个车改补贴到底是补上下班还补上班期间的公务活动?单位内部有人事多、有人事少,有的人甚至几乎不需要外出公务,干得越多花得越多怎么办?等等。

  这是个充满了若干不公平的公车改革方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明明存在的后续问题又完全视而不见……人们对于车改的质疑是合理的,其实依笔者的观点,发钱的方案根本从一开始就偏离了目标,不但不会解决本来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将改革引向歧路,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车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车改究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车改本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公车私用!中国各级政府机关的车辆使用情况大致是这样,不该配专车的人配了车,不该用于私事的在私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人们最痛恨的。此外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问题,就是绝大部分中低级公务员办公事无公车,相当一部分是自己从本身就不高的工资中出钱坐公共交通工具。

  所以归纳起来,公车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两个,一是消除公车私用,二是保障公务用车,一切改革都应始终围绕这两个目标,解决的方法也越简单越好,这里我们撇开给钱会让更多公务员高兴不谈,只就改革本身谈公车改革。

  如何解决公车私用呢?很简单,给你作为公务的用车(无论是专车还是临时用车)绝不允许私用,如果公车私用则严惩不贷。有人担心说得到做不到,其实那是政府没下决心!只要发动社会力量,加上公开严肃处理,一定是可以做到的,八项规定不是做到了吗?!这方面我们不是习惯于严格执法,而是喜欢不断地想新点子,其实很多时候真没有多少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世界各国、各地区莫不如此,所谓令行禁止,不行的就是不行,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大家从来不把公车私用当成大事,所以即使是被抓到了,基本上都是批评教育一番了事,这才是管理不了的真正原因。要是被抓到一次就免职,你看看谁还愿意做这赔本的生意。

  如何保障公务用车呢?这也很简单,你要是用车,就与本单位的管理部门联系,由他们给你安排,到哪里去、办什么事、由谁批准的,等等,这个严格执行起来也一点不困难,而且只要将领导管好了,哪一个下属敢比领导做得还过分,如果你敢私用,那一样的处理。

  有人说,本单位的车辆,管理部门哪敢监督领导呢,慢慢地也会变了味,这个是事实。但解决这种熟人难作为的问题,其实也非常简单。拿政府现有的机构设置来说,完全可以将政府各部门的车全部集中到机关事务管理局,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如果哪个部门的哪个人想用车,就由该部门的管理人员联系一下机关事务管理局就可以了,说明路线、时间、车型等等,所用车辆及驾驶人员都是随机的,一般也就很难形成长期的利益关系。

  在逐步成熟规范之后,还可以将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车辆管理社会化,即最终实现政府机关社会化用车,当然这也许有一个过程。如果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成功。

  上述方案一定是最简单的方案,因为它是建立在最直接的基础上的。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围绕公务活动来安排公车,回到了公车改革的原点,即让公家的车真正为公家办事,让需要办公事的人能用得上公车,而且可以做到公私分明,上下班用自己车,到了单位用公车。它不仅淡化了人的行政级别,消除了有人事多、有人事少的不匹配,它也解决了不同地区的用车成本差别等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这个方案一定也是省钱的方案,因为集中且规模化的管理,一定比每个人发一笔钱节省,也一定比人人买车节省,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几乎很少需要用公车,现在是不管有没有事、不管需不需要都发钱,这个成本当然会增加。其实已经有报道说,有的比较穷的乡镇开始为如何筹钱发愁了。

  有人说,这个方案确实简单,但如何监督呢?这其实是另外一个问题,包括发钱在内的任何方案都需要监督,当然这需要相应的监督制度设计,我们暂不在这里讨论。至于有人说,发钱可以解决公务员收入低,但那已经不是在搞车改,完全是在按级别加工资了,也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

  笔者花时间讨论公车改革问题的目的并不是在说这一件事本身,而是有感于我们当下的很多改革事实上总是背离本来的目标,把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改到最后效果不仅不好,而且会制造更多问题。我们的教育改革、卫生改革、住房改革、国企改革、干部人事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投资环境改革……莫不如是!关键问题本来就在那儿,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但我们的改革经常完全不是为了解决关键问题,不是在故意绕圈子回避核心问题,就是南辕北辙、指东却去打西……这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改革的改革问题了!

  中国今天的任何改革,都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去发现问题,再仔仔细细地去研究问题,最后老老实实地去解决问题,除此以外真的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