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的十大战略(二)


 

 

  百事可乐的十大战略(二)

  

  2扭转经营颓势

 

 

20世纪50年代,原可口可乐公司市场营销总裁艾尔弗雷德·斯蒂尔,由于不堪忍受可口可乐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的刁难,盛怒之下辞掉可口可乐的职务,投入百事可乐阵营,出任百事可乐总经理。在商界素享盛誉的艾尔弗雷德·斯蒂尔深知两大“可乐”公司竞争的历史渊源,在对抗竞争中可口可乐始终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而百事可乐只能是“追随者”。百事可乐要扭转经营颓势,必须实施创新战略。关键的是要彻底改变百事可乐“廉价仿制品”的形象,以一流的软饮料与可口可乐展开对抗竞争。他和他的同僚承认,这场创新变革要耗费几年时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到1955年,采取了下列措施:首先要改进百事可乐的风味;第二,要重新设计并且统一瓶子和商标;第三,重新设计广告攻势,改变百事可乐的形象;第四,艾尔弗雷德·斯蒂尔决定集中力量占领可口可乐忽视的“外卖市场”;最后,挑选了25个城市作为特别推销的重点,以期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第一战役中,百事可乐率先挑起价格大战,通过让消费者得到更大实惠,从而争取了市场。百事可乐针对可口可乐瓶形固定、容量少、几十年一贯制的弱点,改用比其容量大的瓶子,却以与可口可乐相同的价格出售。这样,就成功地夺走了可口可乐在美国劳动大众中的相当一部分市场。在这场价格大战中,百事可乐广告的主题是:同样是5美分,原来只可买6.5盎司一瓶的可口可乐,而现在却可买到12盎司一瓶的百事可乐。辅以“一样代价,双重享受”的广告语,这个价格定位策略运用电视广告予以表现,在一首“约翰·皮尔”的流行歌曲中唱出。此举恰好击中可口可乐的一个弱点:可口可乐的口味虽老少皆宜,但瓶子的容量太小,其容量刚够中老年人一次饮用。青年人饮量大,喝起来不过瘾,不如喝一瓶百事可乐痛快,况且价钱还要便宜,这样,占消费者总数13的青年人,逐渐被百事可乐所吸引。同时,百事可乐还不断改进包装,相继为美国消费者推出新的25罐纸板包装的“方块”百事可乐;12盎司装开瓶后可再封瓶的“小百事”;8盎司罐装的“迷你百事”以及促销特卖的1000毫升瓶装“大开口”百事可乐。在百事可乐发起的凌厉攻势中,可口可乐被逼得走投无路,因为他们不可能轻易改变瓶装量,除非下决心丢弃10亿个左右的6.5盎司的瓶子;也不能降低售价,因为市场上已有数十万台限用5美分币投币购买的冷饮购买机无法改造。第一战役进攻的胜利使百事可乐的销量直线上升,到1953年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增加了12%,而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下降3%。到了1955年,百事可乐克服了全部主要弱点,销售额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