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职业执照


政府为了有效管理经济活动,在一些行业中颁发职业执照,只有申请到执照才能从事某行业。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论述此问题,认为此措施限制了自由竞争,减少了从业人员,而且降低了服务质量。审核人员如果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自然形成行业垄断,努力减少从业人员,也努力使得提供优质服务的从业人员挡在门外;而审核人员如果不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具备专业技能的条件下也不能遴选合适人员颁予执照。因此他认为最好的办法不是由生产者而是由顾客来决定,当然职业执照没有必要性。

但是政府为什么还会如此执着的以此行事呢?不管是不是那些行业的翘楚左右着政府的决策,执照的存在增加了人们对政府管理经济的期待,而且无论是谁获得执照都意味着减少了竞争,在期许自我加强的前提下,执照看起来非常“合理”。顾客并不能形成一个集团,而生产者则相反,这使得执照更具“可行性”。

市场无论完善与否,当然从来不存在完善的市场,总是有限的市场,对颁发执照的行业总会产生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失配就会引发市场紧张,行业服务质量不高就会引发社会相关行业的调整改善。如果上述情况没有发生,则必然发生了执照寻租的现象。获得执照的人未必从事此行业,而是出租与那些真正具有本行业技能的人;或者执照所有人通过其他形式使多人拥有经营权。这正是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各种寻租现象合理化的根源。

在上述情形下,执照就成为寻租的对象,一些人可以由此获得丰厚的利益。一旦社会经济中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从业人员的权利受到限制,使得本行业的创新活动受到抑制;市场价值受到扭曲,本行业创造的真实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当然,互联网的发展在共享协作的精神指导下,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的纠正,阿里巴巴使得众多中小企业主或者家庭作坊获得了生机就在于这一点。

执照是否可以取消呢?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相悖或者促进自由竞争的,又何止执照一种现象,关键是减少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寻租机会。

话语权

与执照相类似的,还有一些行业的鉴定师。比如饮食专家、药品专家、藏宝专家等。他们可以决定本行业哪些产品为佳,哪些经营者为善,但是从业者的成败多由顾客来决定,这是确切无疑的。这些专家的存在与广告相若,打广告不等于就拥有市场,专家的评定可以一时影响人们的选择,但从长远而言,其迎合的顾客群体如何才是此产品的出路。

诸如香港小姐大赛的赛事举办为何?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件普通的娱乐活动,其实广告的成分很高,不然那些评委们的职业价值几何呢。他们左右着赛事的开展,但是这些所谓的“经理人”,显然不如执照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但是发挥的作用相若。

比如收藏品行业,需要专业知识的人鉴定才能确定其价值。而那些所谓的鉴定师就拥有相当权威的话语权。当然人们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的鉴定结果,需要得到更多鉴定师的评价,由此他们的话语权变得更加公正。但是鉴定师从属于同一个行业,他们的结论就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且在这个行业中,分工越细,鉴定师的定位越单一,就越会使得他们的话语权得到加强。

比如,收藏品行业中的木制品,紫檀木的收藏价值高还是梨花木的为高,这些鉴定师的话语权就特别重要,但是进入收藏品市场的两种藏品从总体上看应该大致相当,因为只要存在若干类别,必然就会引发诸多从众贡献藏品,只有在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各具收藏价值,也唯有如此才使得收藏品行业保持不衰。如果说收藏家群体会影响此行业,但是如果没有鉴定师的评论,没有长远的价值预期,就不会发生交易;从另一方面而言,鉴定师也影响着收藏家,即藏品的买家。

至于鉴定师如何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大概也只有时间才能知道。但是真正成交的藏品交易,还需要辅以本藏品的数量、问津者多寡以及其藏品的风格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