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高考或者是晋职称,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可能都值得商榷。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你是正在从事海外工作的职业经理人员,那就必须懂得至少一门外语,甚少要精通一门外语才成。否则,注定要面临被欺骗的巨大风险。往小里说,容易给个人及部门的工作带来问题,难以解决;往大里说,则容易给整个项目乃至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再进一步说,也许还会严重损害国家的利益、给国家的荣誉带来污点。
上述结论绝非耸人听闻。经过笔者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的大理由只有一个,即工作需要。具体的理由如下:
一、各种国际业务进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骗局
跨国业务的骗局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金融骗局,也有工程项目欺诈,也有合同欺骗,林林总总。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外语的利器,一些基本的欺骗手段往往是可以避免的。
1、防止谈判过程中对手的欺骗。
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前期,跨国公司的人员必然要收集、整理各种资料,面对面地进行谈判和签约等国际业务。在这一流程中,谈判环节最关键。其他环节可以由专业公司、专业人员提前做好功课,但谈判工作却是最扣人心弦、最紧张紧迫的环节。经理人员如果不懂得甚至精通外语,那么他就无法在谈判中及时捕捉到谈判对手的破绽和漏洞,更别说发现事先精心布下的陷阱或骗局。
我们知道,国际商务中骗局百般花样,防不胜防。如果经理人员懂得外语,就能够在各种会议、汇报、审核中克服语言带来的不便,发现其中的潜在风险和现实风险,并加以规避。
在谈判时,文字报告不使用中文,也不使用中外文对照版本,仅仅使用外文版本。甚至不让带翻译。这时,千万要提高警惕。真正的合同,一定是双方意思一致的表示,绝不是单方面的意志。
2、防止本阵营中别有用心者的欺骗。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本阵营中的一些别有用心人员意图利用外语做屏障,行瞒天过海之计,那么外语的威力立马显现。有的时候,也许你的下属在向你汇报时,尤其是使用的是外语版本的汇报材料时,并且跟你说没有中文译文版本时,你就要高度注意和警惕了。极有可能你面临的就是一场骗局。具体表现有:
一些人为了不让别人看懂或听懂汇报材料,故意大量地引用外文,甚至连篇累牍地使用外语汇报,根本不顾及听汇报者是否懂得外语(尤其是当地语言),目的就是希望蒙混过关。
有时,个别的汇报者甚至事先都不将相关材料发给相关单位或领导预览、预审,专门利用时间的紧迫性迫使上级领导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或者,即使是发了材料,也仅仅是外文版本的,没有中文译文版本。文本的外语中大量地使用虚拟语气(或虚拟式),进行大量的假设,在关键点设置大量的前提条件,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解释说明,那么骗局已经昭然若揭。
3、防止翻译人员的欺骗。
翻译人员的欺骗主要是利用听者不懂外语的弱点,不能根据原意进行翻译对方的语言,意图或是粉饰抬高自身水平,沽名钓誉,或是夹带个人企图,或是事先已经与对手联盟以达不可告人的目的。具体表现有两类:
一种是专业翻译的欺骗。很多专业翻译往往不太懂得具体专业。他们或许懂得一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方面的知识,但往往不懂得真正的跨国公司的具体业务。他在翻译时,往往避重就轻,只想展现语言水平,却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目的。关键的词汇他们往往翻译不出来,甚至莫名其妙,更不用说达到“信、达、雅”的境界了。但他们会十分流利地将对方的意思翻译出来,以体现其高超的外语翻译水平。但是,快不是目的,准才是宗旨。
一种是技术专业人员的欺骗翻译。
这种人往往懂得业务却不精通业务,但其突出的优势是外语超出平均水平。这类人一般地说在业务方面无法超越同行,就依靠外语的优势在上级领导面前找到自尊,骗取上级领导的信任,同时贬低同行的业务水平。
有时,这类人甚至会采取极端措施,当着你的面就行骗。汇报材料一阴一阳,阳的是外语汇报材料,阴的是自己掌握的通过别人翻译好的材料。对照外语说中文,或者反之。表面上让人觉得水平极高,实际上是玩的是瞒天过海。所翻译的中文材料往往与外文出入较大。但是,在单独看某一种版本时,往往难以发现其中的差异和问题。在翻译时,往往夸大事实、夸张成绩、渲染困难。反正你也看不懂。
4、防止合作方的欺骗。
报告报表的欺骗。仅仅是外文,没有中外文对照,根本不提供中文版本。涉及面包括日常报表、定期报告、财务报表等等方面的全方位欺骗。特点是篇幅冗长、内容繁杂、时间紧迫,以让人在短时间内目不暇接、措手不及。
会议汇报的欺骗。利用会议期间时间短、内容多、参加人员专业和经验不对口的特点,以达到一方的目标。会议后又急于出会议纪要,却不给另一方时间审核、回味和梳理。
合同文本的欺骗。合同文本或协议中大量采用模糊、模棱两可、假设、虚拟的语言、词汇、语句、字眼,尤其是关键点、关键条款等。审阅时间紧迫,或者故意拖延、不给足够的时间。
二、在国际商务或海外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怎样防范外语欺骗
1、实行双翻译制
现场翻译必须在2人以上,一个是明面的,专门进行现场翻译的人员。一个是隐藏的,只有领队知道,以监督和进行译审。防止翻译人员自作主张、自圆其说。文字报告、报表必须是双语的。签署的文件也必须是双语的。
2、事先得到的外文报告,翻译后必须进行译审。
如果是外方提交的文字报告,翻译后须再转给专业人员和翻译人员多次复核、译审。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操之过急。防止忙中出错。
3、即使是参加由中方人员汇报的外文报告,也必须带专业翻译。
参加由外方组织的会议当然需要带翻译,但如果是参加由中方人员汇报的涉及外文的会议,也必须带专业翻译。虽然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自己人骗自己人的例子太多了。
三、根本的治理措施是经理人员自己懂得外语
外语,是中国人的心痛。
明朝以前,外语是蛮语,是胡话,不是人话;大清之后,外语是洋话,是层次的表现。八国联军使得外语地位高高在上。翻译官的社会地位也曾跋扈一时,他们常说的话就是:“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花钱,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
改革开放后,外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尤其是,中国涌现出了很多跨国公司,开拓海外业务,占领国际市场,外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不学外语,必然要冒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所以,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员必须懂得甚至要精通外语。否则,小则自己受骗上当,大则损害公司利益、乃至国家利益。
懂得外语,可以使你具有一副火眼金睛,识别出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