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闪电外交谋势 战略布局四个维度
2014年11月,可谓中国的“外交月”。在中国首次开启的大洋洲外交行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0天内走访了3个国家,7个城市,被外界称之为“闪电式”外交。习近平出访时表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可见,中国承前启后的外交格局显现的同时,也突显习近平以战略思维谋全局的治国理念。
访问期间,恰逢中共十八大召开两周年。11月28日,中共喉舌的代表新华网对此表示,看似时间的巧合,却蕴含着战略布局的深刻含义。追寻习近平外访足迹,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主场外交……中国故事在世界回响,承前启后的外交格局日渐清晰。大洋洲之行的4个维度——省州关系、国家关系、区域关系、全球关系,绣织着中国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
国家关系篇:战略引领,互信互利。文章表示,善弈者谋势。元首外交,引领国家关系,尤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到访新加坡与澳大利亚,使得中澳、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澳宣布实质性结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新决定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同包括斐济的8个太平洋岛国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省州关系篇:承接大势,联通民心。截至目前,中澳已经建立了9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中新建立了30多对。机制化建设,水到渠成。在习近平主席推动下,中澳建立省州负责人交流合作机制,中新建立市长论坛机制。一个首届论坛,一个启动仪式,习近平都在日程中留出了时间,阿博特总理、约翰?基总理分别陪同。习近平表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省州关系发展要看两国的关系定位。中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我们要找战略合作的契合点。”
区域关系篇:周边外交,联通彼此。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中,中国是第二位,澳大利亚占第十二位。广泛的合作领域共享,习近平指出,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协力推动。在新西兰总理府共见记者时,习近平借着回答经贸合作的问题,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人在澳大利亚就问我,中澳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新经贸会不会影响。中国有13亿多人,市场大得很。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市场,恐怕新方供不应求。”
全球关系篇:中国故事,辐射世界。报道称,习近平的外访一路走来,问得最多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改革正是一场分会的主题词。习近平主席应邀介绍。“改革需要有敢破敢立的政治勇气”,“需要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需要平衡的政策组合”,“需要量体裁衣的政策导向”……会场屏息静听,倾听一个大国的心路历程。
规则话语权,一个持续升温的词。《澳大利亚人报》一篇报道挖出了“独家”:多个国家都在争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但中国却是最终的选择。这一选择是在征询二十国集团成员广泛意见后达成的,这些成员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选择。
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发表文章称,从北京到布里斯班,习近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发起了一场外交“闪电战”,与日本缓和了关系,与美国达成了气候变化和军事协议,达成了几项贸易协定,还与东南亚国家商签“睦邻友好”条约,并为国际反腐败战线铺平了道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一周多来“旋风般”的外交活动,显示出足够的自信。文章指出,中国的最新一波魅力攻势与其今年早些时候处理领土争端时的坚决果断形成鲜明对比,也令一些观察人士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