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
杜乐勋 赵郁馨 刘国祥等
2004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和各地区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对2004年GDP进行了重新核算,并按照国际惯例, 对2004年以前年度的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的修订。书中所有指标的绝对数和构成比重都按当年价格计算,发展速度(或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有了这个参照系,我们有可能对1952年到197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和政府卫生支出进行卫生经济史学研究和分析评价。(1)(2)(5)(6)(8)(9)
我们利用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逐年发布的1978-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利用卫生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历史资料,整理了1952-1978年卫生总费用和政府卫生支出的测算结果。在此基础上编辑了三张统计表。先看表1.
读这张表格有五个概念五个数。第一个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英语是Gross Domistic Product,略写字就是GDP.还有一个类似的概念叫做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略写字是GNP.现在我国统计局比较喜欢使用GDP。因为核算GDP使用国土原则,只要是在我内地关税区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不论其生产单位是在我内地关税区注册还是在外国关税区或我海外关税区注册都计入GDP;而GNP使用国民原则. 只要是在中国工商局或民政局注册的公司,不论在我内地关税区还是在外国关税区或我海外关税区生产的最终产品都要计入GNP。目前,我国资本输出的数量有限,而外国的资本大量输入,人称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所以统计局喜欢使用GDP。为什么核算卫生总费用要拥有GDP数据?因为离开GDP,我们无法评价中国的卫生总费用是适宜、过多还是过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适宜、过快还是过慢?看病是昂贵了还是便宜了?现在政府搞医改,拿出8500亿元政府投入卫生发展,可以预见明年后年的每门诊收费水平,每住院日收费水平肯定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肯定提高.卫生消费的弹性系数肯定大于1。所以,如果没有GDP数据,核算卫生总费用的政策意义就差多了。为什么过去我们核算总费用从1978年开始?为什么不去测算60年代50年代的总费用?就是因为我们的统计局没有1978年以前的GDP。那时候,我们有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有不包括第三产业纯产值的国民收入。就是没有核算三大产业最终产品产值的指标GDP和GNP。
现在好了,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经济普查,纠正了忽视包括卫生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家底的偏差.第一个成就是把1978年到现在低估的国内生产总值算上去了,从宏观上,提高了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现在经济总量排名第三,政府的税源大增,温家宝总理开心了。才能够拿出8500亿元搞医改。微观上,卫生部门腰杆也硬了,前年有人拿我们核算的总费用数据批评我们看病贵,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扶摇直上快到6%了。大家快来遏制卫生费用增长。现在知道,按照统计局新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4.81,2003年4.85,2004年4.75,2005年4.73,2006年4.64,2007年4.52。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各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5%,1996年全国卫生大会也提出这个目标,现在快到2010年了,才到4.52,明年是否还要往下出溜?这可怎么办?
从卫生总费用核算工作讲,这次全国经济普查使统计局能够测算出1952-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序列数据。使我们有了核算1952-1978年卫生总费用的可能性。(1)(2)(5)(6)(7)(8)
第二个数据就是卫生总费用,Total Health Expenditure 略写字就是THE.卫生总费用就是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在提供卫生服务时所消耗的各种经济资源的货币表现。从动态上看,卫生总费用反映卫生资源的筹集、分配、使用的过程。于是,就有卫生筹资总额、卫生分配总额和卫生费用总额这三种数据收集方法和指标。(3)(4)(9)(10)(13)(17)(18)
第三个数据就是全国人口数,第四个指标是人均卫生费用,第五个指标是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格1没有列出全国人口数,人均卫生费用和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表1所反映的卫生总费用的两个主要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从表1可见中国卫生总费用的货币名义价值从1952年的8.54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10.21亿元,增加11.91倍;1978年的110.2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289.48亿元,增长了101.43倍。于是有人得出结论,改革开放30年,卫生改革是不成功的。卫生总费用课题组不赞同上述评价,我们认为这里反映的数值是卫生总费用的名义值,就是说名义上增长了101.43倍,由于价格上涨,实际上没有增长那么多。从表1可见,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为1978年的3645.20亿元,增加了4.37倍,从1978年的3645.2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529.90亿元,增长了67.43倍。也许有人说,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增长那么快呢;也许有人说,67.43比101.43,看起来卫生总费用还是增长过快了。我们也不赞成这个评价。看表1第五个指标《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1反映,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1.26%,增加为1978年的3.02%,从1978年的3.02%,增加为2007年的4.52。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其成员国在2000年把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中国政府在1996年全国卫生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争取达到5%。2002年经过测算我们课题组测算,课题组成员真高兴,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3%,2001年达到5.37%。看来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我们国家提前一年在1999年就达到了。可是香港和海内都有人出来说话,卫生总费用增长过快,看病就是贵了。也有人出来说,卫生总费用不仅是发展指标也是控制指标了。
1994年开始的国家统计局数据大爆炸
2004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和各地区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对2004年GDP进行了重新核算,并按照国际惯例,对2004年以前年度的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的修订。修订结果出版了一本资料书叫做《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汇集了经过修订后的最新资料。
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根据国家统计局修订后的国内生产总值重新修订测算了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出本文表1所列数据。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为4.62%,2001-2007年分别是4.58%,4.81%,4.75%,4.73%,4.64%,4.52%。数据说明,第一,我国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的要求,我们也没有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卫生大会上承诺的要求。第二,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滞后!不仅政府投入不足,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卫生的投入都需要加大!加快!总的说来,中国卫生总费用指标还处于发展指标阶段,还没有成为控制指标,但是,在某些年份,某些地区,某些单位,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也有可能超前,需要适当控制。需要建立卫生总费用预警系统指标。其中重要的预警指标就是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别是卫生消费弹性指标。(12)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测算1952-1978乃至1952-2008年卫生总费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就要到了,大家都关心我国卫生发展的成就,希望在卫生总费用核算方面也能有几个统计数字,使人一目了然。希望初步测算的1952-1978年卫生总费用数据和1952年到2007年卫生总费用数据能够发挥一点作用。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成立。50年和51年是经济恢复时期,而且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所以建国后的卫生发展从1952年开始测算是合理的。
2.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测算,从1949-1978年(实为29年,从历史大趋势看,说30年也是可以的。这里不用1979年数,而用1978年数,因为这是政治分界线的年份),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为7.9倍多,年均增长7.4%。前30年的速度并不低,如GDP年均增长7.4%,比西方大国快两三倍,速度还不快吗?特别是要看到“创业维艰”,有几年走了点弯路,但总的折腾不多。特别是那时我们受到敌对国家的包围封锁制裁,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利坚共和国和周边其他国家的反动派多次对我发动侵略战争,我们被迫打了好几年仗。在“三五”“四五”计划时期,面对敌对势力在东、南、西、北几个方面对我进行战争威胁,我们不得不实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大搞“三线建设”,沿海大城市的工厂学校和科研院所迁至内地,在内地13个省区新建几千个项目,准备小打、中打、大打反侵略战争,这也不能不影响速度。但是,我国人民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干劲冲天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终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建立了几个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经济协作区,建成了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前30年,事实上我国已经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物价基本平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以这样快的速度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3. 我们特别要看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建国之初,1952年,上述指标是1.26%,2007年是4.52%。增加了3.26个百分点。1978年是分水岭,前26年增加了1.76个百分点;后30年增加1.5个百分点。有了数据大家来评价。
4. 我们特别拥护胡锦涛主席关于卫生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的论断,拥护科学发展观。我们特别拥护温家宝总理停止收公粮,实施新农合,三年投入新医改8500亿的决策。我们特别拥护中央常委李克强主持医改领导小组。历史记载,周恩来总理一直分工主管卫生工作。
5. 我们特别拥护把卫生事业定性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不赞成有些人对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说三道四,以及所做的片面解释。
表1 1952-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国民经济评价
年 份 |
国内生产总值 |
卫生总费用 |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卫生费用 |
|
|
当年价值 |
当年价值 |
% |
元 |
|
|
亿元 |
亿元 |
|
|
|
1952 |
679.00 |
8.54 |
1.26 |
1.50 |
|
1953 |
824.00 |
10.32 |
1.25 |
1.78 |
|
1958 |
1307.00 |
23.24 |
1.78 |
3.56 |
|
1963 |
1233.30 |
31.17 |
2.53 |
4.57 |
|
1968 |
1723.10 |
35.16 |
2.04 |
4.53 |
|
1973 |
2720.90 |
72.34 |
2.66 |
8.22 |
|
1978 |
3645.20 |
110.21 |
3.02 |
11.45 |
|
1979 |
4062.60 |
126.19 |
3.11 |
12.94 |
|
1980 |
4545.60 |
143.23 |
3.15 |
14.51 |
|
1981 |
4891.60 |
160.12 |
3.27 |
16.00 |
|
1982 |
5323.40 |
177.53 |
3.33 |
17.46 |
|
1983 |
5962.70 |
207.42 |
3.48 |
20.14 |
|
1984 |
7208.10 |
242.07 |
3.36 |
23.20 |
|
1985 |
9016.00 |
279.00 |
3.09 |
26.36 |
|
1986 |
10275.20 |
315.90 |
3.07 |
29.38 |
|
1987 |
12058.60 |
379.58 |
3.15 |
34.73 |
|
1988 |
15042.80 |
488.04 |
3.24 |
43.96 |
|
1989 |
16992.30 |
615.50 |
3.62 |
54.61 |
|
1990 |
18667.80 |
747.39 |
4.00 |
65.37 |
|
1991 |
21781.50 |
893.49 |
4.10 |
77.14 |
|
1992 |
26923.50 |
1096.86 |
4.07 |
93.61 |
|
1993 |
35333.90 |
1377.78 |
3.90 |
116.25 |
|
1994 |
48197.90 |
1761.24 |
3.65 |
146.95 |
|
1995 |
60793.70 |
2155.13 |
3.54 |
177.93 |
|
1996 |
71176.60 |
2709.42 |
3.81 |
221.38 |
|
1997 |
78973.00 |
3196.71 |
4.05 |
258.58 |
|
1998 |
84402.30 |
3678.72 |
4.36 |
294.86 |
|
1999 |
89677.10 |
4047.50 |
4.51 |
321.78 |
|
2000 |
99214.60 |
4586.63 |
4.62 |
361.88 |
|
2001 |
109655.20 |
5025.93 |
4.58 |
393.80 |
|
2002 |
120332.70 |
5790.03 |
4.81 |
450.75 |
|
2003 |
135822.80 |
6584.10 |
4.85 |
509.50 |
|
2004 |
159878.30 |
7590.29 |
4.75 |
583.92 |
|
2005 |
183217.40 |
8659.91 |
4.73 |
662.30 |
|
2006 |
211923.50 |
9843.34 |
4.64 |
748.84 |
|
2007 |
249529.90 |
11289.48 |
4.52 |
854.43 |
|
数据来源: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8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 |
|
||||
GDP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1952到200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为了测算1952-1978年卫生总费用数据,我们利用下列史料,运用卫生费用核算方法测算:
卫生部:建国四十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1949-1988
卫生部计划财务司:全国卫生部门历年卫生事业经费统计资料1950-1989年
中国统计局:奋进的四十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统计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
三 1952-2007年中国政府卫生支出
现在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卫生费用核算小组发布的数据绘制本文第二张表格《1978-2007年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衡量与评价》。
本文作者认为,对政府卫生支出的分析评价对制定和落实《新医改》政策有比较直接和直观意义。本文利用卫生核算组提供的数据首先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政府卫生支出做出分析评价,为以后进一步分析评价1952-1978年政府卫生支出打下基础。
除了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之外,本文引入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占居民消费%,占政府消费%,以及占最终消费%等五个指标。
我们不问你是预算外还是预算内,不问你是大锅饭还是小金库,可以发现,政府卫生投入占政府消费%比政府预算支出更能够反映政府是否承担了他对卫生发展的责任。
我们发现,在上世纪50-80年代,政府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曾经超过1%,但是,90年代以后急剧下降,1995年只占GDP的0.64%,以后陆续增加,可是到2007年仍然没有超过1%。再看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从1952年的28%,1978年的32.16%逐年增加于1982年达到38.86%,说明在那时卫生费用几乎有40%是政府投入;以后政府投入占卫生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最低点是2000年只占卫生费用的15.47%,以后逐年走出低谷,2007年达到20.35%。中央强调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新医改中加大政府投入8500亿元,预计08年以后,卫生费用占政府投入部分可能继续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在财政总投入中的份额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哪怕是能从目前4%的低谷恢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6%。再看政府卫生消费占政府消费总额的%,在60年代的6%,70年代的7%,80年代曾经达到82年的8.5%,可是从90年代不断下滑,2000-2001年下滑到4.56%。以后陆续提升,到2007年仅达到5.91。希望“医改”三年后政府卫生消费能够恢复到1982年8.5%的水平。能够超过8.5%那就更理想了。再看政府卫生消费与居民消费之比,发现政府卫生消费的增长竟然落后于居民家庭消费的增长,可见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公益性责任感大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打算对各省市也进行政府卫生投入的分析和评价,将测算结果排序。
1952-1978年政府卫生支出的经济评价
让我们考察1952-1078年政府卫生支出,并对此数据进行经济评价。从表2数据可以发现,在1952-1978年,我国政府对卫生的投入是负责任的。政府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0.57%,1953年的0.65,提高到1963年的0.88,1978年提高到0.97.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从1952年的0.68%,提高到1953年的0.93%,1958年0.91,1963年1.59,1968年1.54,1973年2.49,1978年的3.44.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消费的比重,也有很大的提高,1952年是4.14%,1962年提高到6.72%,1978年,进一步提高为7.38%。应该承认,当时,我国政府把卫生事业定性为社会主义福利事业,大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1996年全国卫生大会上重申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现在中共中央的医改决定继续重申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任何偏离这个方向,片面解释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都是有害的。
表2 1952-2007年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衡量与评价
年份 |
政府卫生支出 |
按人口平均 |
政府卫生支出 |
|||||
|
亿元 |
元 |
占国内生产总值% |
占卫生总费用% |
占财政支出% |
占居民消费% |
占政府消费% |
占最终消费% |
1952 |
3.86 |
2.19 |
0.57 |
28.66 |
0.68 |
0.85 |
4.14 |
0.71 |
1953 |
5.37 |
2.44 |
0.65 |
28.21 |
0.93 |
1.01 |
4.66 |
0.83 |
1958 |
5.92 |
1.44 |
0.45 |
20.65 |
0.91 |
0.82 |
4.60 |
0.69 |
1963 |
10.83 |
3.19 |
0.88 |
28.53 |
1.59 |
1.28 |
6.37 |
1.07 |
1968 |
11.96 |
3.32 |
0.69 |
29.20 |
1.54 |
1.11 |
6.21 |
0.94 |
1973 |
21.92 |
2.71 |
0.81 |
31.37 |
2.49 |
1.53 |
6.88 |
1.25 |
1978 |
35.44 |
3.68 |
0.97 |
32.16 |
3.16 |
2.01 |
7.38 |
1.58 |
1979 |
40.64 |
4.17 |
1.00 |
32.21 |
3.17 |
2.02 |
6.53 |
1.54 |
1980 |
51.91 |
5.26 |
1.14 |
36.24 |
4.22 |
2.23 |
7.67 |
1.73 |
1981 |
59.67 |
5.96 |
1.22 |
37.27 |
5.24 |
2.27 |
8.13 |
1.78 |
1982 |
68.99 |
6.79 |
1.30 |
38.86 |
5.61 |
2.38 |
8.50 |
1.86 |
1983 |
77.63 |
7.54 |
1.30 |
37.43 |
5.51 |
2.40 |
8.67 |
1.88 |
1984 |
89.46 |
8.57 |
1.24 |
36.96 |
5.26 |
2.39 |
8.10 |
1.85 |
1985 |
107.65 |
10.17 |
1.19 |
38.58 |
5.37 |
2.30 |
8.29 |
1.80 |
1986 |
122.23 |
11.37 |
1.19 |
38.69 |
5.54 |
2.31 |
8.04 |
1.79 |
1987 |
127.28 |
11.65 |
1.06 |
33.53 |
5.63 |
2.08 |
7.58 |
1.63 |
1988 |
145.39 |
13.10 |
0.97 |
29.79 |
5.84 |
1.85 |
7.37 |
1.48 |
1989 |
167.83 |
14.89 |
0.99 |
27.27 |
5.94 |
1.90 |
7.14 |
1.50 |
1990 |
187.28 |
16.38 |
1.00 |
25.05 |
6.07 |
1.98 |
7.10 |
1.55 |
1991 |
204.05 |
17.62 |
0.94 |
22.84 |
6.03 |
1.90 |
6.07 |
1.45 |
1992 |
228.61 |
19.51 |
0.85 |
20.84 |
6.11 |
1.76 |
5.44 |
1.33 |
1993 |
272.06 |
22.96 |
0.77 |
19.75 |
5.86 |
1.66 |
4.96 |
1.24 |
1994 |
342.28 |
28.56 |
0.71 |
19.43 |
5.91 |
1.57 |
4.63 |
1.17 |
1995 |
387.34 |
31.98 |
0.64 |
17.97 |
5.68 |
1.37 |
4.62 |
1.05 |
1996 |
461.61 |
37.72 |
0.65 |
17.04 |
5.82 |
1.36 |
4.63 |
1.05 |
1997 |
523.56 |
42.35 |
0.66 |
16.38 |
5.67 |
1.42 |
4.67 |
1.09 |
1998 |
590.06 |
47.30 |
0.70 |
16.04 |
5.46 |
1.50 |
4.77 |
1.14 |
1999 |
640.96 |
50.96 |
0.71 |
15.84 |
4.86 |
1.53 |
4.67 |
1.15 |
2000 |
709.52 |
55.98 |
0.72 |
15.47 |
4.47 |
1.55 |
4.53 |
1.15 |
2001 |
800.61 |
62.73 |
0.73 |
15.93 |
4.24 |
1.63 |
4.53 |
1.20 |
2002 |
908.51 |
70.73 |
0.75 |
15.69 |
4.12 |
1.73 |
4.75 |
1.27 |
2003 |
1116.94 |
86.43 |
0.82 |
16.96 |
4.53 |
1.97 |
5.42 |
1.44 |
2004 |
1293.58 |
99.51 |
0.81 |
17.04 |
4.54 |
2.03 |
5.58 |
1.49 |
2005 |
1552.53 |
118.74 |
0.85 |
17.93 |
4.58 |
2.18 |
5.84 |
1.59 |
2006 |
1778.86 |
135.33 |
0.84 |
18.07 |
4.40 |
2.21 |
5.91 |
1.61 |
2007 |
2297.1 |
173.85 |
0.92 |
20.36 |
4.61 |
2.46 |
6.54 |
1.79 |
数据来源: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8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卫生部:建国四十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1949-1988
卫生部计划财务司:全国卫生部门历年卫生事业经费统计资料1950-1989年
中国统计局:奋进的四十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统计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
结束语: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时间序列评价和预警系统
最后,本文对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评价。提出卫生总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的概念。大家熟悉一个消费经济学概念,叫做恩格尔指数,它反映居民食品支出占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居民家庭有限的收入首先要解决生存最必需的食品消费,中国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所以,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较大的比重用于食品消费。随着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会逐步减少。所以,消费经济学使用食品支出占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个指标来衡量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评价其富裕程度和贫穷程度。居民家庭的富裕程度和贫穷程度可以用恩格尔指数衡量,国家的富裕程度和贫穷程度也可以用恩格尔指数衡量。比如,全国食品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卫生费用核算也可以用卫生服务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和贫穷程度。所以,有人把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卫生服务消费的恩格尔指数。不过,卫生服务消费的恩格尔指数不是越低越富裕,而是越高越富裕。卫生服务消费的恩格尔指数那个国家最高?是美国。有人喜欢对美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投反对票。我们认为,正确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美国卫生服务消费的恩格尔指数发展到今天的水平,2006年是15.3,第一,它反映美国国民经济有这个消费能力;第二,它反映美国朝野有这个卫生发展观念。我国卫生服务消费的恩格尔指数发展滞后,第一,它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卫生服务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它反映我国朝野的卫生发展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学性。
作为卫生发展的预警系统指标,卫生服务消费的恩格尔指数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够灵敏,因此,人们设计了另外一个指标,就是卫生总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其计算公式是:
卫生总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00;
增长速度=(今年的指标值-去年的指标值)/去年的指标值。
卫生总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低于1,就是卫生费用增长速度偏低的预警信号;卫生总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2就是卫生费用增长速度偏高的预警信号。
表3 卫生总费用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 |
卫生费用消费弹性 |
预警对象 |
1953 |
15.6 |
20.87 |
1.34 |
|
1958 |
19.9 |
65.14 |
3.27 |
# |
1963 |
9.97 |
20.41 |
2.05 |
# |
1968 |
-3.43 |
-4.73 |
1.38 |
|
1973 |
7.88 |
34.98 |
4.44 |
# |
1974 |
2.45 |
13.60 |
5.56 |
# |
1975 |
8.95 |
6.84 |
0.76 |
※ |
1976 |
-2.75 |
7.14 |
-2.60 |
? |
1977 |
7.39 |
4.69 |
0.63 |
※ |
1978 |
12.92 |
11.95 |
0.93 |
※ |
1979 |
7.60 |
10.54 |
1.39 |
|
1980 |
7.81 |
9.37 |
1.20 |
|
1981 |
5.24 |
9.33 |
1.78 |
# |
1982 |
9.06 |
11.11 |
1.23 |
|
1983 |
10.85 |
15.63 |
1.44 |
|
1984 |
15.18 |
11.19 |
0.74 |
※ |
1985 |
13.47 |
4.55 |
0.34 |
※ |
1986 |
8.85 |
8.14 |
0.92 |
※ |
1987 |
11.58 |
14.25 |
1.23 |
|
1988 |
11.28 |
14.69 |
1.30 |
|
1989 |
4.06 |
16.18 |
3.99 |
# |
1990 |
3.84 |
14.77 |
3.85 |
# |
1991 |
9.18 |
11.86 |
1.29 |
|
1992 |
14.24 |
13.46 |
0.95 |
※ |
1993 |
13.96 |
9.08 |
0.65 |
※ |
1994 |
13.08 |
5.97 |
0.46 |
※ |
1995 |
10.92 |
7.61 |
0.70 |
※ |
1996 |
10.01 |
18.13 |
1.81 |
# |
1997 |
9.30 |
16.22 |
1.74 |
# |
1998 |
7.83 |
16.11 |
2.06 |
# |
1999 |
7.62 |
11.44 |
1.50 |
|
2000 |
8.43 |
11.06 |
1.31 |
|
2001 |
8.30 |
7.37 |
0.89 |
※ |
2002 |
9.08 |
14.52 |
1.60 |
|
2003 |
10.03 |
10.85 |
1.08 |
|
2004 |
10.09 |
7.81 |
0.77 |
※ |
2005 |
10.43 |
9.95 |
0.95 |
※ |
2006 |
11.65 |
9.71 |
0.83 |
※ |
2007 |
11.93 |
9.03 |
0.76 |
※ |
# 偏高;※偏低;?反向 ;正常
数据来源: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8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
参考文献:
[1]许宪春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年出版。
[2]许宪春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年出版。
[3]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8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
[4]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报告》
[5]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
[6]卫生部:建国四十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1949-1988
[7]卫生部计划财务司:全国卫生部门历年卫生事业经费统计资料1950-1989年
[8]中国统计局:奋进的四十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9] 杜乐勋:《中国卫生资源》刊发于《中国卫生国情》121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0]杜乐勋:《中国卫生经济研究开拓与创新》 CKE-PHOENIX.LTD.SINGAPORE
[11]杜乐勋等主编:《医疗卫生绿皮书》1-5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2009
[12]杜乐勋:《医改:如何保障健康理财公平性》刊发于《中国经济报告》 2007年10期24页
[13] 世界银行:《中国卫生部门第二次考察报告》第九章“卫生部门的资金动员与效率”
《世界银行文件集》
[14]卫生部《综合性区城卫生发展项目地区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1990-2000年
[15]杜乐勋 胡善联等: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 《中国卫生经济》1993年增刊
[16]世界银行:中国卫生筹资考察报告 《世界银行文件集》
[17]WHO:Guide to producing 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Geneva 2003
[18]OECD:A System of health accounts: Version 1.0.Pari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