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碜”县府大院走红折射出啥问题?
最近,一组关于文成县府大院的照片在朋友圈内被频频转发。照片中,陈旧的楼面、木质的地板、手扯的开关......让不少网友直呼很温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寒碜’的县府大院。”据了解,文成县府大院位于大峃镇建设路125号。整个县府大院内除了一幢80年代建设的主楼外,其余建筑基本上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有的建于解放前,有的则是在五六十年代。(温州网2015年1月13日)
由于看过太多太多的豪华办公楼遭遇曝光,尤其是在“八项规定”等中央禁令已经入脑入心的当下,咋搬出一个这么“寒碜”的县府大院来,着实让人深深感动了一回,也大大惊诧了一回。无怪乎不少网友直呼很温暖,因为报道说:文成是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也是全省26个欠发达县中的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由于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因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上。
一方面是“寒碜”的县府大院,一方面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上”,这样的图片再配上这样的语句,的确是很抓眼球。不过笔者依然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每当有群众来到这里办事的时候,也常感叹这里办公条件差”,那么这种依然摆出一副“寒碜”样的县府,是否也有背离民意之嫌呢?
让人民真正感到幸福,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这跟县政府大楼是否“寒碜”无关,跟县政府大楼是否“豪华”也无关。关键就在于你究竟有没有能力让辖下群众的腰包都鼓起来,让人民都感到幸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寒碜更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谁晓得“寒碜”县府大院的背后有没有猫腻,是不是一种“噱头”?
透过文成县府大院的“寒碜”,笔者想到的是更多县府大院的那些“烂尾楼”。更为可笑的是,笔者亲眼见过有一个县区的办公楼比文成县还要“寒碜”,经鉴定成危楼后,才不得不采用分散寄租的方式将所有部门搬了出来,予以拆除。可等新建办公楼主体已成时,“八项规定”出来了,禁令下来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动工。搞得群众办个事情找个部门也要四处打听,简直令人扼腕。
“烂尾楼”的生成原因很多,但中途废止或建而不用,却也难掩“浪费”这一本质。怪哉,既然《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有“办公用房因使用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老化、功能不全、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办公要求的,可进行维修改造”这一条,为何就不能“严禁豪华装修”的标准予以改造呢?——诚如有的网友所说,对“中央禁令”机械背书,不仅仅是对社会资源缺乏最起码的敬畏感问题,也是缺乏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甚至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乱决策乱作为。
现代办公楼正在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为民服务的必须。我们反对那种豪华奢侈背离群众意愿的政府大楼,但我们也不认为政府机关就应该躲在筒子楼或者危房危楼里办公。因为这既是对公职人员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
(李吉明2015年1月15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