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的政策已经实施好些年了,所取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年,国务院表示,仍将实施这种投资拉动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

  溯本追源,靠投资 拉动内需的政策不是现在才有的,最早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在美国1939年经济危机中采用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这种投资拉动内需来刺激经济的做法,其作用是有限的,也是很短暂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做法的弊端已经渐渐浮出水面。表现在:1、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而产生的贡献,“一业独大”的现象很严重。建筑业的畸形增长,使经济的泡沫越吹越大,为什么说是泡沫呢,因为建筑行业发展到现在,仍很不规范,仍是一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所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多为民工,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许多建筑公司仍没有达到相应的资质等级,竞争能力相当差。一旦政府投资减少或者停止,脆弱的建筑业将不堪一击,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的不安定。2、这种投资拉动内需的做法已经越来越难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形象地说一点,就是老牛已经拉不动破车。政府采用这种做法,目的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恢复或培育正常的市场需求的平衡链。政府的这种投资拉动,创造的是一种人为的需求,这种需求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市场需求遭到破坏,市场需求不能发挥作用而由其来代替。所以恢复或培育市场的需求,才是这种人为需求所要达到的目标。更何况,这种人为需求的拉动也是以市场需求配合为条件的,修路只是基础,路引来的金凤凰才是目的。3、政府投资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多依赖于发行国债,但是,我们看到,目前最腐败的领域就是工程项目。现在被抓的贪官,有几个不是和工程有关?而这些贪官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多也都将其汇往国外,通过子女上国外的大学而成功完成洗黑钱的目的。还有一些工程项目,如某些“政绩工程”,某些“形象工程”,该做的可行性项目没有认真做好,审批单位也不负责任,导致工程项目投入明显大于产出,有的甚至没有产生效益,起不到拉动内需的作用,白花花的票子就这么打了水漂,这是最可恶的。而国债呢,还是得由国家来还,归根到底还是人民负担。

  当前,居民的消费需求仍不高,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效的市场需求尚未建立,因此,继续实施这种政府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仍有必要,但是,当前的主要工作,是不是应转到培育市场的有效需求上来?市场的有效需求来源于企业,来源于企业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来源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的完善。如果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能够快速被该行业的相关企业所捕获,并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欲望,我认为这才是有效的市场需求的平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