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不是最美的肖像


导读:从现有资料看,目前已进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区块几乎全部位于已开发油气田的上方,而在未发现常规油气的地区却没有所谓的页岩气田。

  从前,一个画技平平但特想发财的画家应约为一个亿万富翁画肖像,当肖像呈给富翁时,富翁觉着画的不象,不仅拒收肖像还拒付润格。面对质量纠纷,画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去参加画展,并为肖像取名为“贼”。当富翁得知消息后,二话没说,花巨资买回了这张肖像。画家也因此一夜暴富。

  从现有资料看,目前已进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区块几乎全部位于已开发油气田的上方,而在未发现常规油气的地区却没有所谓的页岩气田;而且,从目前全球的页岩气产区储层硅质含量看,几乎都在80%以上。此时,从岩石学分类看,它已经不是纯页岩而是硅岩,而硅岩不能生成天然气;况且,从国际最新和最前端的宇宙科学探索的实证研究看,包括原油、天然气和页岩气所属的烃类与有机生物没有必然联系。因此,页岩气有机成因等理论受到巨大挑战,犹如是为亿万富翁画了一幅不像的肖像。于是,持续暴发的“雾霾”和页岩气污染排放总量远低于煤炭的优点成为了推动“页岩气革命”的说辞。

  面对雾霾,即使页岩气不是解决雾霾最根本的方法,但全国的纳税人真象那位亿万富翁,使“放任对公共环境安全损害”与“贼”齐名,迫使纳税人只能全力支持,要减税给减税,要补贴给补贴。即使肖像画的不好,可起码能使生产画框、画布、油画笔、油画色、调色油、调色板等材料的厂家能先期获利。结果,页岩气革命尚未成功却先期推动配套产业的产能过剩,加剧了对“贼”的喊打声势。

  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渗透率是表示岩石本身传导液体能力的参数,是揭示油藏中的驱油机理,控制油水或油气边界均匀推进,合理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指标。简而言之,渗透率越大开采条件就相对越好,反之越差。

  若依国际惯例划分,常规天然气储藏在渗透率由1豪达西至1达西之间的砂岩储层中,致密气(Tight Gas)储藏在渗透率由1微达西至0.1 毫达西之间的粉砂岩等地层中,而页岩气(Shale Gas)储藏在渗透率小于1微达西的页岩地层中,因此,页岩对地层塑性变形反应最敏感,进而使页岩气的开采难度最大,生产曲线更易出现断壁悬崖式的衰竭。

  但国内,页岩气并未依国际惯例用代表开采难易程度的渗透率指标进行划分,而定义页岩气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具体界定标准为:(一)赋存于烃源岩内。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TOC>1.0%),吸附气含量大于20%。(二)夹层及厚度。夹层粒度为粉砂岩以下(包括粉砂岩)或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不超过1米。(三)夹层比例。气井目的层夹层总厚度不超过气井目的层的20%。通常,由于页岩不具有储集空间的地质意义,但其所具有的致密和相对连续等特性很好地封闭和保存了其下部常规或致密的油气资源。一个轻描淡写的“及其夹层”就将单一夹层厚不超过1米和目的层夹层总厚度不超过气井目的层20%的粉砂岩以下(包括粉砂岩)或碳酸盐岩的地层产出的天然气全部纳入页岩气的产出量,却有偷天换日,为“页岩气革命”揠苗助长之嫌。

  此外,粉砂岩或碳酸盐岩地层的破裂压力梯度通常远低于相邻的纯页岩地层,因此,水力压裂将率先在这些地层压开,并被扩缝和支撑,使随后的压裂有着极强的路径依赖。此时,若粉砂岩或碳酸盐岩夹层中有天然气,则产出的气究竟是致密气还是页岩气若非碳同位素等技术检测就很难说得清楚?况且,在后期数据处理上,又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达到上述20%的要求,可怜纳税人的钱又将不知落入谁的口袋中。

  因此,即使肖像确有瑕疵,“富翁”也只能照单全付!?

  注:本文刊于2015年《中国石油石化》第1期。若转载或引用,请保证原意、注明来源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