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智慧的焦点


 医学智慧的焦点

 

邹纪平

 

医,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技能,世界各区域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医品牌,每个品牌都是一枝花。各民族在发展中孕育的“医之花”呈现出百花盛开的景象。百花争艳,争论的焦点是:体液与病灶哪个是疾病的载体?为此争论了几千年。

欧洲文艺复兴后的西方人,把所有的“认识”都系统化为“学”,这个学、那个学,有真“学”,有假“学”,还有虚“学”。西方人鼓励“造”学问,从此“学问”满天飞。在这种风气下古希腊古罗马的医被“学”成了西方医学。系统化的西方医学以自己“学”的强势,横扫一切其他的“医”,树立了自己一花独放的霸权。由于精于以医赚钱的招数,医疗队伍膨胀,医学大楼遍布,医疗器械繁杂,医治药物泛滥,疾病学问的论文和专著堆积如山,一家独大、一家专权、一家挣钱。数代人下来,人们不仅习惯了这种专横和霸道,而且总觉得自己是无助的弱婴,只能偎依在西方医学“妈妈”的怀抱中才能活好,这成为人类社会的怪态。这个“妈”不善,根据食物的不同成分编造出一套《营养学》,指手画脚你怎么吃喝这种奶,吃那样饭,饮什么水,增加这个,减少那个,甚至吃几克盐也要精确称量。人类几百万年的“吃喝拉撒睡”成了他们手中的专利。俨然就是“全能全权医”,从生到死都归他管,甚至什么算“死”,也得由他说了算。追求自由的人啊,心甘情愿请来一个低智商的“医婆妈”。

疾病种类越分越细,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治疗费用越来越高,医院规模越来越大,这是何等的荒谬!疾病是人生的敌人,养军队加军费,反而使敌人更猖狂,养这样一支医学军队,人类的脑子进水了吧?!问题出在医“学”司令部的那些将军们身上,只想升官吃军响,必然是庸医司令部。常言道,“兵松松一个,将松松一窝”,愚蠢的医学专家必然会带出连吃败仗的医学队伍。不要不服气!西方医学就是一朵苍白无知的“霸王花”!赚钱有术,骗人有词,专横有谱,对疾病的真道理一窍不通。真要是给医学专家们出几道小题,马上会窘态毕露。

试问:●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物?●人体生理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什么是营养?●生理病理的关键在哪里?●为什么所有动物的血都是咸的?●人与动物为什么要吃盐?●为什么血液中只有固定的五种矿物离子?●骨骼在人体中第一位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真核细胞内也进化出骨骼成分?●恐龙和小鸡在蛋壳内没有维生素D和阳光是如何长成骨骼的?●正确吃饭的标准是什么?●猴子不懂《营养学》为什么总能吃出营养平衡?●锻炼与健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癌症的本质是什么?●减少癌症的有力措施是什么?●癌症为什么总会伴有淋巴结肿大?●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总是粘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子藏在身体哪个部位?●胆固醇为什么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为什么观察尿液就知道一个人的血液健康状况?●为什么说经常低血压就是高血压病?●为什么说经常低血糖就是糖尿病?●为什么说上百种降压药是治标不治本?●各种疾病之间靠什么相互联系?●原发性疾病的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人体与微生物共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简单而有效地减少疾病?哈哈,这30问,开卷答,可翻中外教科书。可以说,没有及格的。原因很简单,西方医学的祖师爷们没有给出正确答案,后生们只会鹦鹉学舌,不会动脑筋,脑子都被争名医、赚大钱塞满了。医学之兵们,会检查会诊断会开药会打针会动刀会写病历,都不算什么,这类事电脑和机器都会做的更规范。西方医学所以会苍白弱智,因为他们把小聪明都集中到鼓捣疾病上去了,忘了医学的目标是健康,仅把健康当幌子,死盯着治病的收入。这好比军火商,和平只是幌子,假和平真打仗才会发财。

回眸历史上的所有“医之花”,不约而同地都把重点集中到人体的体液上,即便是古希腊医学也不例外。而现代西方医学用狸猫换太子手法,悄悄地把重点瞒天过海地放到了人体的解剖病灶上。以病灶分类,想怎么分就怎么分,想分多少就分多少,若以体液分类则不能。医学智慧明摆着:疾病的共性一定会集中在前期体液上,疾病的差异一定会反映在后期病灶上。打开窗户说亮话吧,坚持解剖的病灶观,希望疾病多,是恶;坚持体液疾病观,希望疾病少,是善!

客观事实是:绝大多数人,生来都是健康的,疾病不可能从天上掉到身体中,外界所有引起疾病的因素都要通过体液侵蚀到机体中去。抓住体液,把好体液这个“人体第一关”,这就是人生健康保卫战。从源头上主动消灭泛起的萌芽病,无论如何都比等到后期严重急迫时要简单的多。所有的疾病都要通过血液这个媒介起作用,这就是《生理病理》的真理!世界上所有“医之花”毫无例外地重视体液,这就是医学智慧。唯独“霸王花”死死咬住“病灶”不肯松嘴,因为,那是一块滋养西方医学的肥肉,尤其是动刀子的病灶,肥得流油哇!

中国“中医药”是世界“医之花”中的一朵奇葩。从始至今都重视气、血、津液的运行。鲜明地树立了“血瘀证”概念。先秦的《黄帝内经》以“血脉凝泣”“恶血”“留血”“脉不通”“衃血”,“瘀血五脏卒痛”“瘀血痹证”“瘀血厥证”“瘀血成痈”“瘀血血枯”等留下了丰富的表述。到了东汉张仲景时,又确定了“瘀血”的病名,阐述“蓄血证”,并记载了大量活血化瘀的药物。到唐代孙思邈时,又列出活血化瘀证候的方剂。到金元四大家时重视“血郁证”。到明清时期,强调治病的要诀在于明气血。有各种“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等。鲜明地列出一条智慧线。

应当反对对中医药的迷信。不能迷信养生,帝王将相吃撑了才讲养生,健康不是养出来的;不能迷信秘方,中医是集体智慧,个人发现秘而不宣那不会影响全局;不能迷信祖传名医,农业社会医术可以继承,现代社会祖传名医没有实际意义。不能迷信经典,只有能指导创新的经典才具有经典的意义。

今天的医学后生们,学医的第一堂课要先学“善”,希望他人不得病,积极治疗萌芽病,这是中医药的精髓。凡被西方“霸王花”的迷人外表所勾引,对学问中的名利趋之若鹜,这种钻进钱眼的人,即便把所有的医学经典都背得滚瓜烂熟,你成功,你有名,你有钱,但你不可能成为“善”字号的医。

中医药要从农业文化的小格局走向全世界全人类的大格局。要把中医药讲气血运行、讲阴阳平衡、讲血瘀证推向医学创新的现代高峰。血液中存在看不见的基线,基线之上为“阳”,基线之下为“阴。现代的认识是,高于基线的血糖叫高血糖,低于基线的血糖叫低血糖;高于基线的血压叫高血压,低于基线的血压叫低血压;高于基线的血脂叫高血脂,低于基线的血脂叫低血脂;高于基线的血钾叫高血钾,低于基线的血钾叫低血钾;高于基线的血钙叫高血钙,低于基线的血钙叫低血钙,等等。血中物各有自己的基线,高于基线的是“病”,低于基线的也是“病”,只有平衡于基线的是正常,这就叫“血液的阴阳平衡”。

综观全球70亿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患有“现代慢性血瘀证”,这个“证”有三大特点:第一,是普遍发生的。客观存在,有诊断标准;有临床表现;有实验室证据;有显微影像支持;有方剂的立杆见影效果。第二,这个“证”是所有疾病的生理或病理基础,改善这个基础,可以有效抗击慢性病。第三,有急性血瘀证和慢性血瘀证之分。无论是急性与慢性,高粘稠血液和高凝血状态是普遍可见的现象。认识、找到、创新出血液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全人类会大大减少疾病,全人类健康会上升到新水平。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能够大大减少疾病智慧的更智慧的医学理论吗?!这就是中医药的智慧,这就是“血瘀证”的智慧。当中医药奇葩在全球盛开之时,就是西方医学“霸王花”凋零之时。

现代人如何评价中医药呢?不用说中医药有多么多么的伟大。中医药只是因为他更接近于自然界的真实,这种真实一直传到今天。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也说了些真话,只是后人用假话的权威性淹没了真话,为了给假话壮威,特地把他捧成“医学之父”。远古的病与现代的病没有本质差别,远古人只有说真话才能吃上饭,而现代人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不一致,只有说假话才能吃到好果子。都说人类历史是文明史,其实,人类的文明从深层上说,是从说真话的时代发展到说假话的时代。当然,自然规律是永恒的“真”。现代的“学”“论”和“著作”尽管有用,但其中绝大部分的道理是假的。例如,“相对论”和“量子论”,已经错到了荒唐的地步,全人类浑然不觉,反而说伟大。这是因为人把自我创造的世界当成了主旋律,很难再看到自然界的“真”。疾病则不然,没有人之前规律就存在,医学可以造万卷书,理论可以铺天盖地,药品可以无限地多,机体中的自然规律,人类既无法改变也无法创造。在疾病面前,真话有用,假话只为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