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是2006年在价值中国开通个人专栏的,后来网站功能不断完善,有了自我推荐板块,记得大约是在2008年我在这一板块把个人的建议:增加工薪阶层的工资(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并削减政府投资用以扶持更多的民众进入并融入市场。中间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工薪阶层的工资并未有明显的提高,其实自从新一届中央集体登台一年来,工资也并没有提高,民间也因此议论纷纷,或许受制于涨薪的呼声,养老金改革的推进,以及执政为民的需要,20日国办发布三个文件,从官方上确认机关事业人员增加工资的真实性,并根据职级制定了明细的工资数目。
从文件上看,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职位以及职称越高者工资上涨的幅度要下,而职位低以及职称低者工资上涨的幅度大,当然之前两者之间差距很大,可见未来工资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就是缩小职位,级别工资的差距,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基层人员工资增幅高于上一级,但绝对值仍然比上一级低,我想可能在于上一级的消费水平,生活成本要高于基层,另外从资历上看,上一级的要高于基层的。
工资上调以后,基层公务员的情况我不甚了解,但对于基层的中小学教师我有所了解,比如调整后,一位初级教师的基本工资将达到1800左右,绩效600左右,还有少量的其它福利,一个月2500-2600元,如果加上1000元左右的公积金,一个月3500-3600元左右,对于只有一个人有工作的家庭来说也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是两个人都有工作,一个月5000-6000元,在基层,在村镇生活还算一般,当然这是初级教师的待遇,至于中级,乃至高级生活自然还很惬意,而在另外一个世界即体制外,现在一位农民工,无论是在外,还是在家,一天的务工收入,最少的也100元,通常一天150-300元居多,一个月少则3000-4000,多则6000-7000乃至上万,同时体制外多是男士在外干活,女士在家看管小孩,跟体制内双职工家庭收入相当,工作时间也相当,也就是说上调工资后,加上公积金等福利,体制内外的收入差距在缩小,而且在预期的未来,市场不断完善和成熟后,市场竞争将加剧,加上房屋租金高,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会使得体制外人员收入增长放缓乃至下降,届时体制内外收入差进一步缩小,一个合理的标准应是体制外的收入略高于体制内的平均水平,因为体制外人员的收入有风险,心理承受也不一样,不像体制内收入稳定,工作上没太大压力,体制外理应多获得一些!
而此次工资普涨,当前的政府财政或许压力很小,因为经过前些年的超标准建设和投资,当下和未来新增的大型建设和投资项目要少一些,数额也要少更多,这里就会节省很大一笔钱,我们不经常在年末听到钱没花完而突击花钱的事吗?一方面说明政府在控制项目,另外也说明有效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也比较少。同时这一年来反腐也使国库里钱越来越多,以工资的形式以及通过建设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城市建设和管理)惠及更多的民众,但是从长期来看,4000万左右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1800万左右的退休职工,每年增加工资就将数千亿,加上之前的工资基数,未来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工资预算的占比将会提高,要保持其它方面支出,财政收支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地方债以及养老金改革所导致单位也多表示财政当前就要为职工缴纳20%左右的养老金,以及8%的职业年金,没有中央政府财政重新分权以及地方其它支出的缩减,地方政府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工资刚性支出的风险,唯一可喜的是推动了养老金改革,未来政府不要全部为职工养老买单,而是之前有单位和职工个人统筹,这甩开了沉重的养老金包袱,未来财政在人员上着重保障在职人员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在职人员的养老金的单位部分的按时足额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