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文化与经济学


 我们的历史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历来聪明的人就从历史里学习

经验与为人处世,从而让我们的日常为人处世变得那么程式化与
模式化,这种模式化了的生活方式,我们称之为文化。所以说读史
能够让不聪明的人变得聪明与早日变得成熟。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
,越是年老的人,就越是一心只想着害人,所以就有了“老不读
三国”之说。如果你对着一个老人去说,人要善,他肯定会把眼皮子
翻了又翻,他在想:你到底是在害他还是你真傻?这个故事就告诉
我们,我们历史以来传承的人性就是“人之初性本恶”。
 
基于人性的这个判断,人们往往都对别人都抱有防备之心,把
自己的缺点、弱势与不幸都掩蔽起来,不会对任何人说,即使是最
亲的亲人与朋友,因为没有一世的朋友,可能也没有一世的亲人,
而只有永远的利益。因此,谁也不敢保证有朝一日这些亲人朋友不会
在背后拿自己曾经告诉他的某些事情捅自己的刀子。正因为如此,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永远时刻保持强者心态与自信,一旦强者心态
与自信保持不住,人就会陷入低谷。然而,永远的自信与强者心态
需要充实的斗争能力这种硬实力做基石,否则人生途中就会出现
各种低谷与低落,这种低谷与低落,对一般人而言,是常有的事情,
  这些一般人通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或者亲朋圈子的融合来化解,或者
  通过一次更大的胜利来提振。
  
   从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在一直塑造着自己的不败金身,向外
  展现更多的自信与强者心态,就越能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凝聚力与
  向心力,从而成为组织的领导人物、核心人物。然而有没有真正的
  不败金身,我想是没有的。许多人通过自我调节与自我修复而获得
  的不败金身,就已经算是了不起的能人了,这种人往往就能影响一
  批人、带领一批人,成就一番事业。然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
  不能通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获得成功的人,这些人自然就成为上述
  那些能人影响下的教徒与信徒,这些人也的确是在寻找“教主”。
  可能这也是宗教存在与“神婆”存在的原因,宗教四处发展信徒,
  “神婆”到处招认亲子、自当干娘,这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发展下线
  ,他们能不能发展到下线、做不做得成“教主”,取决于现实中有
  没有后者那样的人。好,这样我们来看心理学,如果心理学是用来
  救人,那么可能心理学家还不如一个成功的教主级的“神婆”;如果
  心理学是用来斗争害人,那么要那些心理学家何用?难道要他们去
  教人害人、危害社会?如果心理学只是用来解释现实世界,而起不到
  一点救人的作用,那么要那些心理学家干屎,现实世界本来就已经是
  一种的客观存在,还要你来解释做啥?
  
   基于人性的普遍共识与文化传承的判断,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等级
  文化思想盛行的国家,在现实竞争中,注定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必须分
  出个高下,在没有分出个高下之前,就不会有和平。人的能力也就在
  这种竞争与斗争得到展现与确立,自己的位置与定位也就由此确定。
  所谓感情其实只是一种主导支配,甚至是一种控制;所谓喜欢其本质
  就是一种欺负与高高在上。因为人们通常都喜欢比自己弱的人,这样
  才好奴役与高高在上。说到这里,我们就一目了然了,其实在我们的
  历史文化里,从来就没有感情,从来就是“存斗争灭感情”“保等级
  灭亲情”。话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人的能力可以分为
  三个部分:
   第一是主导,主要是主导自己,即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自己
  能够完全自主的主导控制,有足够能力排除一切外界力量的干涉;
   第二是支配,这种支配,主要是指在组织事件与组织行为中,
  有能力为组织进行支配与安排,这种支配在某个特定时间段构成
  对别人轻度的较为宽松的控制,现代经济学里把它叫做管理;
   第三是控制,这是一种等级式的严格管理,有如政治上的上下
  级与军队管理,是一人对他人的言行的严重干涉。
  
   通常,我们把这三种能力加权再算平均得分,得出的分数就是
  该人的能力指数。一般而言,主导加权60,支配30,控制10,得分
  乘以这个权值再除以100,即为能力指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
  ,小孩与老人的得分是很低的。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小孩与
  老人是活得最悲惨的,小孩一切被别人主导支配,甚至是控制;老人
  到了老年,也完全丧失自由,听凭自己的后人主导支配控制,只不过
  把他当动物养着,给他吃,不让他饿死,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后人伺候时当然是极为不耐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小孩更
  难伺候。当然也有个别个性极强的老人,老来依然能够掌控家权
  族权内政,做着太上皇老祖宗,这种个性极强的老人通常都是些
  极为专制的人物,这些人生前活得快乐风光,没过一天苦日子,没
  受过一丁点的委屈,不过是死后落得个骂名罢了。
  
  
   我们的经济学包括政治制度,都是基于上述的人性普遍共识与
  文化判断来进行设计的,包括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世与言行方式也
  都是按照那两个判断来要求与锤炼的,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由无数个
  这个的个体与个体言行活动组成的。我们这个社会的架构就建立在
  这两个基本判断之上,我们这个社会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这样传承
  下去,文化与历史也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下去。这就是我们文化
  与历史的本质,至于那些高尚的道德文章,只不过是占据统治地位
  领导地位的人或者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己把自己当做统治阶级与
  领导上层人物的平民蒙蔽愚化人们的舆论工具,这种道德文章,不论
  是在哪个历史时期,总是要做的,也总是有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