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上周四宣布推出量化宽松(QE),每月采购600亿欧元资产,持续到2016年9月。依据市场推测的2015年3月1日启动计算,本次QE将持续18个月,总额度高达1.08万亿欧元。
受此影响,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也同美元一样,进入6字头区间。23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欧元对人民币6.979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409个基点,一举跌破“7”的整数关口,再次刷新欧元正式流通13年以来的新低。
欧元的大幅下跌,也激活了一部分市场人群的消费神经。特别是奢侈品消费,是否会刮起一股狂购狂扫之风,值得关注。因为,欧洲也是老牌奢侈品云集的地方,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更是各种名牌奢侈品遍布全球。
我们说,奢侈品在欧元大幅下跌中被狂扫,是必然的。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在没有汇率变化这样的大环境下,都会出现到欧美国家狂购奢侈品的习惯。现在,有了欧元大跌这样的机会了,又岂能放过呢?
需要把握好的是,一方面,汇率变化并来是决定奢侈品价格的唯一因素。要知道,如果购买奢侈品的热情过高、消费者过多,按照供求关系变化,也会使奢侈品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的。到时候,很有可能出现供求关系变化产生的上涨力量与欧元下跌带来的价格降低形成对冲,无法产生真正的降价利好。那么,狂购的负面作用与影响也就被严重放大了;另一方面,欧元大跌带来的奢侈品销售兴旺,也会引发不法分子、投机分子的造假冲动。因为,目前通过网购等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如果不法商贩趁机销售假冒伪劣奢侈品,如何预防,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消费者需要做好防范工作,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避免消费者利益受到伤害。
事实上,欧洲央行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也不是在几天之内就将政策效应释放完毕。按照欧洲央行的计划,这笔高达上万亿的放水政策,需要在未来18个月内才消化完毕。也就是说,欧元下跌可能是一个长期趁势,只是眼下下跌的速度稍快而已。也就是说,欧元下跌带来的消费利好,并不急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用完,从而引起利好作用的大打折扣。如果不是急用品,可以依据宽松政策的逐步作用,欧元的逐步下跌,慢慢地享受,避免因为我们的尽情过急,而使得欧元下跌带来的消费利好作用不能完全释放,最终导致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实现最大化。
应当这么说,越是在这样的当品,广大中国消费者就越应当理性、理智地对待奢侈品消费,使奢侈品消费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避免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能降到最低点,也不能使欧元下跌对奢侈品的价格影响作用最大化。要知道,此刻的欧洲奢侈品生产企业,希望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的冲动,希望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的狂购。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有效避免欧元下跌带来的损失,中国消费者切不可上当,而应当冷静。可以这样说,只要中国消费者不出现狂购狂扫潮,就不可能出现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不可能出现奢侈品价格的上涨,欧元下跌对奢侈品价格的影响也就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