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的日子更值得珍惜(1月3日)


不快乐的日子更值得珍惜(1月3日)
 
关键词:生活感悟  快乐  痛苦
 
2015年的新年充满了悲情,去年底的亚航飞机失事给上个年度的航空灾难划上一个句号,上海发生踩踏事故,哈尔滨发生火灾,唐山发生爆炸。
绝大部分人的每日每时每刻,都在祝愿与被祝愿快乐中度过,节日快乐,假期快乐,生日快乐,新婚快乐,即使求婚,这种对快乐的祝愿已经成为对神经的麻醉,“我愿意带给你快乐”都成为浪漫的誓言,似乎只要傻乎乎地快乐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每个人都无法长久地保持快乐的感觉,当快乐本身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佯装快乐是更大的痛苦。
不快乐的境界,并不是哀伤与痛苦,而是超乎快乐与痛苦的状态。无所谓快乐便不会有痛苦,由于得到而感受到的快乐,必然会由于失去而痛苦。眼看着或者从内心感知那些原本的快乐远离自己,得而复失——反而是一件更为痛苦的事情。
 
有人说,生活就像被强奸,既然无法反抗,就享受过程;作为心理暗示,即使是伪装的高潮都会给自己带来美妙感受。贾春宝认为,话是那么说,但其实人是难以欺骗自己的,就如面对你原本极为不喜欢还又别无选择的一道菜,你是乐于享受还是默默承受,或者断然拒绝,这本身就是难以言表的感觉。
到饭店点餐,服务员总会问“有什么忌口的吗”,因为所得到的反馈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所以这种关照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程式化,而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为跟别人一起就餐的时候,自己的某些个性化的需求,是不方便提出来的,即使别人点的是自己不喜欢吃的,少吃一点儿就好了。反正也不差那几口。
不愿意吃某种肉,不愿意吃某种菜肴,不愿意吃某种味道,不喜欢吃得太咸,或者觉得太甜会让自己腻烦,直接说出来不就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或许你可以承受,但却不是享受,在这样的时候,最简单的就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别人。但基于各方面的顾虑,总是不愿意提出来。
 
不快乐的时候,你会说出来吗?悲伤的时候,你会找人倾诉吗?当我们习惯性的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埋藏在心底,貌似是礼貌的,或许会保留自己的尊严,并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在讨好别人的时候,自己定然是受了委屈的,依然会让自己默默承受自己所受到的委屈。
人的胸怀都是委屈撑大的,成熟的人生不需要任性,任性的人总是会给人幼稚青涩的感觉,那种任性却是在表现你难得的个性。
成熟的人总是在提醒自己,还是不要太快乐,因为快乐是会被透支的,快乐被透支之后,我们会悲哀很久。每个人都难逃自然之道的彼此转化的规律,每个人都想得到“否极泰来”的结局,并希望那个结局能长久保持下去,实际上却在为乐极生悲提供必备的条件。
 
假期,我们是寻找人群,还是追随自我?是拼命让自己不要停下来,还是给自己放假,逃离躲避,让自己放松甚至放纵。当我们营造太多喜庆氛围,即使没有导致悲剧发生,也很容易在内心感受的波动之中形成巨大的落差。
在行为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羊群效应,即使所去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即使百般无奈,都沿着领头羊所前进的方向,随着众人的脚步与节奏前行,人虽然都想做领头羊,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人选择的是默默地跟随。
 
当我们在快乐之中舒展筋骨,又会对空间有更高的要求,提出更多的条件。我们总是在寻求更宽广的空间,达到更高的条件与要求,直到在多次碰壁之后,发现力有不逮,最终“被打回原形”,这种抗争会让我们有力量感,但抗争之后的结局又会让我们更为颓废与无奈。
购物回来之后,旅游回来之后、K歌与宿醉之后,你是感觉更轻松了?还是更疲惫了?你的精力是恢复了,还是渴望下一次放纵的机会?每个人休息的方式都不同,但总是会有相同的地方,极度亢奋之后的疲惫中,或许可以得到质量更高的休眠,但任何转化都会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我们喜欢挑战极限,核心目标不过是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强,更有力量,更值得信赖,可以委以更重的责任,直到我们无法承受而在极限之中带给别人最大的失望。
当你对某个事情持反对意见的时候,是默默地弃权,还是大声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当你与别人意见相左的时候,是据理力争还是避重就轻地简单地说“保留我的观点”?
没有任何人的意见是跟你完全相同的,当你做了“同上”的应声虫,你也选择了服从。而习惯于服从,也会让自己的创造力被削弱,让自己的勇气缺乏动力。
 
生命,不管是淡然中的平庸,还是辉煌后的悲哀,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其实没有任何人可以要求你,除非你为了和睦而放弃自我、放弃抵抗。而你不想做的事,假如你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抵抗,就不会违背自我意志去做。
相对于命运,我们都是弱小的,即使实力不济,都可以讲究策略;即使策略上无法确定优势,也可以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节奏与时机,然后在自己最为强大的时候,攻击最薄弱的节点。
 
贾春宝
2015年1月3日星期六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和讯网专栏 http://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