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如何颠覆传统产业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是信息不发达的封建特征使然。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速度可以用“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稍不留神,今天的风华正茂明天就可能成为昨日黄花。马化腾用撒豆成兵、纵横捭阖的颠覆与革命,创造了互联网世界的奇迹,成就了今日的腾讯,但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快地颠覆着传统行业,产业革命与重构的浪潮已在眼前。
事实已经很清楚,马化腾和他的腾讯颠覆的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之下,任何行业与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微博用户近3亿,微信用户近5亿,支付宝用户超3亿,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也赫然彰显了中国互联网的强大威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更加细分,业务应用日益丰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正在推动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重构与变革。

一、互联网的颠覆力量
互联网的颠覆力量已经势不可挡,未来十年,将是一个机会纷纭、颠覆打劫的时代,颠覆别人,被别人颠覆将会成为常态。而对于传统的广告、教育、零售、酒店、餐饮服务、医疗卫生、媒体出版、制造、金融等行业来说,他们原本稳定的收入与丰盈的利润,在互联网的渗透与整合之下可能会遭遇空前的打劫。在这个一切可以推倒,一切可以重来的时代,那些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仍然还躺在过去功劳簿上高枕无忧的行业与企业,将难逃被互联网洗劫的厄运,而懂得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企业方能够在这一波互联网大潮中逢凶化吉,在凤凰涅槃中赢得新生。
特别是来势凶猛的移动互联网,随着移动社交媒体上扫描、比价、购物功能的开发与应用,消费者在实体店中只需要扫描一下条形码甚至物品本身就能读取完备的信息,并且方便、安全的完成购买。新竞争规则正在诞生,传统商业模式的护城河正在加速消亡,商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已经开始。而微信支付功能的开启无疑对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又是一个“颠覆者”在敲门,如果说马云正在用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业,而马化腾的微信支付对于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电商格局必然带来新的颠覆与冲击。
像水、空气和轧路机一样的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无坚不摧的威力正在摧毁传统产业,形成颠覆传统格局的新价值体系和财富标准。实质上,互联网不是一个产业,而是未来时代唯一的社会结构。微信正在改变传统行业的格局和命运,规模超过5700亿元的余额宝让传统银行业战战兢兢,小米手机颠覆了智能手机,众筹模式让VC和PE不知所措。十几年前,英特尔董事长安迪•格鲁夫所说的“未来只有一种企业——互联网化的企业”,今天正在变成现实。
二、互联网思维:“土豪”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移动互联网,马化腾激情万丈:“为什么我最近一直在讲移动互联网?我想很多朋友也特别关注。因为移动互联网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手机或者PC。智能手机有摄像头、麦克风、传感器、定位功能,已经成了人类器官的延伸,所以,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十年前,我们谈论互联网“改变”世界,今天的事实是移动互联网将“颠覆”世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商务、4G、5G等三网融合,都成为了推动变革的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技术渗透传统制造业,推动了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海尔的转型就是证明,互联网正在按照“摩尔定律”推动技术和行业创新。
几年前,商学院学生还在热烈地剖析戴尔经典案例,诺基亚和黑莓也被视为科技创新的代言人。而现在,戴尔已经退出世界500强,诺基亚和黑莓纷纷被收购,前途未知。也是在十年前,苏宁在南京起步,通过连锁模式的渠道创新“革”了分销的命,没想到还没几年,就已被电商模式的京东“革”了命,传统连锁模式遭到互联网电商模式的颠覆,苏宁不得不触网再转型。
马化腾认为,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机场安检排队时,每次新打开一条安检通道,都是排在队伍后面的人会先跑过去,而前面和中间的人在犹豫,结果丧失了快速安检的机会。过去的成功只代表过去,所谓的“土豪”在新的互联网时代都将会遇到新的挑战。现在,互联网所带来的产业革命的大门已经打开,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用互联网思维去做事,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商业本能。
三、新规则与商业模式的重构
基于互联网思维,传统的商业模式将被重塑,流程将要被重新组织,组织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与传统企业相比,用互联网思维做企业具有三大本质特征:
一是用开放、合作、连接一切的精神做企业。互联网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源的、连接所有人的,是人类知识宝库、资源宝库及社交平台,资源不是集中在某处,而是全球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企业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的小社会,而是在开放的世界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去筹划产品与经营。
二是与用户零距离。传统企业从产品到消费者往往经过研发、采购、生产、渠道、零售、客服等冗长繁杂的产业链连接,而网络时代,企业与用户实现点对点的直联(P2P)模式,实现了高通路、高效率。过去,商家靠砸广告赢得用户的眼球与注意,现在所有用户都可以直接和厂家联系,所有产品的功能、价格、服务都可以比较。设计人员直接与客户互动,产品不是以“代系”更新,而是每周进行“迭代”;生产由大规模、大批量、大众化转向大规模定制;销售由传统的多环节分销转为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网络营销。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判断:“互联网消除了距离”。“零”营销费用、“零”渠道成本、“零”毛利,将会冲击传统企业经营哲学,经营“利润”将被经营“客户社群”所取代。
三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做企业。企业家不再是拍脑袋做产品,拍胸脯后悔,而是利用计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精益研发、精益生产、精准营销成为可能。

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与革命
马化腾在回顾微信这款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仍然感到后怕。他说:“即使是像QQ已经有每个月超过六亿多的活跃用户,依然有创新或甚至差点被颠覆的可能性。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这也再一次说明,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其实就非常危险的,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一旦过了那个坎儿就势不可当了。”马化腾的实践表明,互联网时代,所有企业不被颠覆和革命的有效办法就是率先自我颠覆与革命,不革命就要被革命、被淘汰。
一、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三步走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行业与企业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连房地产龙头老大万科都在借道学习“互联网思维”。2014年,万科总裁郁亮带领管理团队频繁造访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做房地产。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营销的互联网化,企业要充分洞察互联网经济的特征,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用户分析、品牌传播、渠道拓展、电子商务、社会化营销、售后服务、关系管理等,构建互联网营销体系和增值服务体系;第二步是产品的互联网化,利用网络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开展预测用户需求、精准产品定位、敏捷迭代开发、强化用户体验等,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产品价值观;第三步是整体运营的互联网化,把握企业运营的“平台化、社会化、移动化、电商化、国际化”五化发展趋势,从产品服务到应用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分享,从单一生产到共同创造,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运营,探索互联网时代新商业模式。
二、颠覆组织架构:无边界和管理扁平化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科层制。未来的商业模式是扁平的,是从厂商直接到终端的简化过程。为了提高团队沟通效率,应对外部快速的市场变化,响应用户多变的需求,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企业需要打破原有固化的、僵化的、官僚化的等级体系,尝试建立以平等、开放、去层级为特点的组织结构。比如不少互联网化的公司已经取消了前台,等级森严的层级体系在悄悄融化,总经理、副总经理之类的职位、称呼被取消,创始人制、合伙人制渐渐流行。也有不少企业的CEO甚至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他们与员工一起坐在工位上,有问题时大家随时进行讨论。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那种自上而下的“正三角”等级组织架构已经不适应,企业要用“倒三角”的新型架构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就是建立:面对用户的业务团队在上、服务于业务团队的资源开放平台在中间、综合性职能服务平台在最下的“倒三角”模式。
在这方面,海尔很早就开始了探索。员工在第一层,员工直接面对用户,由一线经理去创造用户需求,所有领导为员工提供支持。张瑞敏认为:“以前是管理者指挥员工,现在变成支持员工满足用户需求,管理者和员工都听用户的指挥,这是巨大的不同。”
三、颠覆研发模式:众包和开放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全球资源都是企业可资利用的资源,于是众包模式应运而生。所谓众包模式实际上就是把传统上由企业内部员工承担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企业外部的大众群体来完成的一种组织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只需要为贡献者支付相比于自己来做少得多的报酬,不少情况下甚至是完全免费的。社交化时代使得众包可以更便捷地组织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现在,众包模式在全球大行其道,一个跨国公司耗费几十亿美元无法解决的研发难题,被一个外行人在两周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过去要数百美元一张的专业水准图片,现在只要一美元就可以买到。有人惊呼众包将成为外包的终结者。
对于企业的重头戏产品研发来说,众包以研发内容为引导,从采集创意、获取技术解决方案、搜集产品改进方案及新品研发等多角度出发,不仅为研发实力欠缺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带来了曙光,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也可以使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发现高素质人才,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加以利用,弥补现有封闭式研发模式的不足,帮助企业建立起更加高效的研发体系。
四、“瞪羚企业”将成为时代天骄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业界通常将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企业称为“瞪羚企业”。互联网时代,以大企业、跨国公司为主的传统产业组织格局正在被颠覆,新兴的“瞪羚企业”则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只有“瞪羚企业”才能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发展战略,塑造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瞪羚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大企业所欠缺的快速成长,主要依靠三大核心机制:使命感、抓机会和拉长板。使命感,即以“生命相托,无怨无悔”的态度做企业,拥有并坚持改变世界的雄心与梦想,这是“瞪羚企业”快速成长的精神动力;抓机会,即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前瞻性洞察趋势,敏锐地感知并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这是“瞪羚企业”快速成长的外部动力;拉长板,即以“扬长避短”为发展策略,始终最大限度地拉伸自己的长板而非弥补短板,这是“瞪羚企业”快速成长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