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郑重想提醒的是,千万别听那些专家忽悠,做电商与做传统渠道一样,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盲目上马,都是找死。
刚刚过去不久的又一个双十一,天猫的交易额突破571亿元,又一次诞生了一个新的网上零售交易记录。
由阿里2009年打造的双十一似乎已经成为全球的购物狂欢节,交易额等各项记录不断被刷新。
不少商家一日销售突破亿元甚至数亿元的数字,对很多还没有开始做电商的企业来说,显然是诱人的苹果,难免牙根发痒,恨不得马上组织人马杀入电商大干一场。
于是乎,两年多来企业界一句流行的术语是:不做电商只能等死。
不做电商是不是真的就等死了?
打住!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对很多企业来说,现实是,不做电商或许是等死,但做了电商或许就是找死。
数据:只是看上去很美
对于那些天猫亦或是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店的商家来说,双十一的数据,实际上只是“看上去很美”:交易额超级好看,是不是赚钱了只有自己知道,大多是赔本赚吆喝。
且不说刷单、引流等等要花去企业大量的银子,电商平台给你提出的“拼了老命也要降价”的条件,你想通过电商赚钱,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些好看的销售数据,可能大部分是刷的,流量红利期早就过了。ROI已经是没法看了,如果品牌弱一些,用户留存率低,基本做电商肯定是个死,都没有任何第二种可能。
当然,有朋友会问郑重,2012年你操盘的嘉宜美家居,不就是依靠电商一夜成名的么,怎么这时候给大家卸起劲来了呢?
郑重想说的是,那只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例。市场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不同,产品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商业务模式,市场上没有重复成功的案例。
郑重想告诉大家的是,自从2009年双十一被打造成的购物节,就像一个由阿里率先吹起来的气球,各电商也跟着吹,于是气球迅速膨胀。但不要忘记一个适用范围很广的常识:用力过猛容易把气球撑破。
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传统企业来说,做电商基本上是找死。很实际的是,在数以百万计转型做电商的传统企业,相对”成功“的还是屈指可数,赚到钱的更是凤毛麟角。
电商并非是一条充满花香的坦途,悬崖、暗礁到处都是。对于众多传统企业来说,在电子商务的“诱惑”面前,要有一个清醒理性的态度。
品牌才是关键
郑重想提醒的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能拿电商做“救命稻草”,一个最最关键的是,你拼不起价格。
嘉宜美当年之所以能够迅速成功,靠的是品牌。当然,这个品牌是由强大的媒体新闻推广来支撑的。大家想想,短短半年上千家媒体关注报道,央视跟踪报道10多次,嘉宜美品牌不火才怪。
嘉宜美的情况特殊,特殊在于其强大的新闻传播策划并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
品牌对于企业现阶段来说是极其可贵的,因为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处于品牌竞争的状态,在行业越来越成熟的阶段,企业要想走更远的路,唯有树立自己稳定的品牌才能永存。
当前的实际是,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和市场的透明化,任何行业都要经过形成、快速发展、相持即利润空间减少甚至亏损、寡头竞争即竞争平衡等阶段。这个阶段,企业应更多考虑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把品牌做到深入人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进一步做大做强。
做电商也好,做线下也罢,任何一个产品要做到畅销不衰,没有品牌支撑,结果只能是等死。
产品为王
说到最后,实际上品牌啥的也都是虚的,真正能够做到长盛不衰的产品,根子还在产品本身。再响的品牌,消费者买到手的却是一堆垃圾,对于企业来说,只能是死路一条。
很难想象,一家无论是在品质上或是在产品特色上没有优势的企业,如何能够通过电商做到畅销?
别靠着单凭熟练应用电子商务技巧去销售,产品优势,品质优势,交货速度等等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郑重想提醒的是,千万别听那些专家忽悠,做电商与做传统渠道一样,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盲目上马,都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