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首个交易日,两市双双高开高走,午后,股指继续上行,沪指大涨逾3%,突破3300点,再度创下5年新高,深证成指也大涨逾3%。下午13时15分许,石化双雄开始表现,双双涨停,中国石油报价11.89元,中国石化报价7.14元。
新年送“牛福”,股民乐不迭---可对不期而至的“开门红”,有谁能够挣钱到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突忽而至的惊喜,对于广大散户而言,赶上了是巧合是随机---哪怕那些自以为掌握了股市逻辑大势的资深股民或民间股评家。譬如坚守石化双雄的散户们,看惯了它们在股市的涨跌沉浮和现实中高管们的兴衰成败,对于两只股票的涨停恐怕也是心绪复杂。对于大多说股民言,恐怕还会期待着石化双雄的一直“雄起”--直到达到其创富的心理预期。但股市风云变幻,尤其在中国股市,恐怕没有哪种股票会持续走牛。
更要者,股市本身就是对股民心理的煎熬---尤其是“贪婪”心性的考验。这和纯粹的道德化投资没有关联,入市者首先充溢着投机心理入市的,这就形成了风险随行的辩证法。收益预期越高,投机心理越深,风险也就越大。即便是在成熟的西方股市,也不可能有常胜将军。在中国股市的震荡转型期,政策杠杆的些微波动,都会诱发投机心理的巨大涟漪,以及庄家的极度敏感。而广大散户在长期的政策市诱导下,从来都不是理性的,而是奉献指数的盲从者,或者说是资金黑洞的奉献者。所以,对于广大散户言,遇到牛市或者欣喜异常,资金流动汇聚成入市浪潮,但牛市潮涌过后,才发现是“打酱油”的陪玩者。
牛市不属于广大股民,却是备受“熊伤”的群体。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也是全球股市逃不过的残酷铁律。
大道理都明白,大逻辑都洞悉,但是投机心理很难遏制。资本市场的演绎,是人性弱点的游戏,也是市场理性的基础。
回到技术层面,不难发现几个问题。其一,年前那轮“牛市”的执牛耳者“牛势”不再,券商们铩羽了,“一带一路”标签股蹀躞了。上一波政策正传导的涟漪效应消弭,只留下年终岁尾的一段短暂传奇。其二,有色金属和煤炭还有石化股,在2014年产能过剩和反腐大潮的压力下,几乎成为股市里的“霉头”,没有人敢触及,除了那些高位买进的股民,期待着他们的爆发。其三,创业板乏力跳水,有韧性但股民们不再任性,除非那些引领时代潮流的市值丰裕者,依然后劲十足。其四,小盘股整体呈现颓势,毕竟年报摆在那---新常态下让其市场表现现出原形,凭借最基本的常识,小盘股也不会走红。
煤炭、石油和有色金属的走牛,意味着那些在股市压抑许久的低估值、低价的蓝筹股后劲十足。就此逻辑,股民们可以趁势而入,但也要把握好进退时机。否则,新一轮的逐涨可能会造成另一周期的被“熊伤”。
不过,随政策而涨的牛市恐怕也会有另外的“意外”因素,这是广大股民亟需注意的。
就煤炭股而言,这波涨势离不开去年12月1日开始执行的煤炭资源税。据悉,河南、湖南、广西、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已经公布税率,大致从2%-9%不等。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煤炭行业将按照“去产能、控产量、限进口” 的节奏,淘汰落后产能、达到供给收缩---这一市场趋势,带来的市场预期是因为供给减少而煤价上扬。然而,2015年依然面临着过剩产能消化和系统化治霾的压力。即使货币政策“松紧有度”,也不可能再重复当年无效投资落后产能刺激经济增长的覆辙。就此而言,压缩供给形成的煤价上涨预期,并不笃定确切。
有色金属类其实和煤炭的市场预期差不多。至于石油股,国际原油价格在欧佩克的消极政策及美国能源出口的双重压力下,带给中国市场的或是浅尝辄止的油价降低预期。至于上升到政策逻辑的因素,也许只有强力反腐下石化双雄的“干净”重启---但目前政策趋势并不明朗。
因而,政策市导致这波开年牛市,或有迹可循,但政策后市导向的路径难觅确切踪影。只能说,这波从煤炭、有色金属和石化双雄掀起的牛情,不过是久敌之后的反弹---一场大户资金拉动引发散户资金跟随的随波逐流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