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的维育
陈柳钦
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平庸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也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城市。
留住城市的根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城市是历史形成的,历史文化的“化石”;文脉是城市记忆的延续。城市特色额的关键就是它的文脉,也就是长期积淀、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的特色和记忆并不只是城市天际线、街区和房屋,但这些都很重要,因为它们是辨识城市的指纹。一座没有指纹的城市恰如一个没有指纹的人,怎么去建立其个人档案呢?营造城市特色的一条捷径,就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城市是一个生长着的生命,它是有年轮的。北京建都850多年的历史,元大都的土城墙和北京车站业已残破的砖城墙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们是北京的年轮,毁掉城墙就是毁掉北京的年轮。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一座城市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城市无论如何演变,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历史的印记。
因此,要培养城市特色,就要注意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城市特色的孕育,只有从历史文脉中寻找到自己的根,才会生长得更富有朝气、更久远。历史是城市之根。如同人一样,不同的城市也有其不同的精、气、神、形,而最能彰显一座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莫过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保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存,不仅仅从形态上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更增进市民的历史记忆和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认同与归属感。任何形式的现代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城市越是现代化,历史文化越显得重要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城市面貌不应当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城市建设应持之以恒地继承当地历史文脉,创造全球化时代独树一帜的城市风貌。城市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和源头,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贫乏的城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城市。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城市文化的起点,也是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城市文脉一旦断裂就难以恢复。现代化是否一定以切断历史为代价?彻底地破旧立新是否就是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新的城市建设是否一定不能容忍旧建筑的存在?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是否真的不在需要看到历史的遗存?人的生命需要相同的血脉得以延续,城市的延续也需要其独有的“血脉”使其永生。我们的城市在进步的同时已经丢失了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留给后人一个被切断的历史。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思考,在历史文脉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城市以新的内涵,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尽管我们的北京无法像巴黎那样得到完整保护,尽管我们的许多大中城市已经面目全非,但我们的祖先还留下成千上万个千年古城和古镇。城市发展要有自己的文脉,保住了这个文脉,就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就能增加城市的厚重感。苏州的周庄、山西的平遥等,都是很典型的事例。周庄经历900多年岁月沧桑而完整地保留了江南水乡集镇的建筑格局,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再现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遗存,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之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古老的城市文明,留住我们的根!惟有如此,城市才能创造美好的形象,塑造独特的个性,保持厚重的底蕴。
塑造城市的形
当一个人走进一个城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城市的形。城市形态是城市特色的外在表现。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构成,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几何形态、城市的格局、城市的交通功能组织分区、城市历代的形态演变等等空间布置形式。这些形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城市所在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受不同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形成了城市文化景观上的差异。它是反映城市静态特色最主要的内容。不同的城市形态,影响到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城市结构和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给人的感受有很大差别。
自然要素是城市文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得以依托的自然背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风景在现代城市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因其不可再生性和无法替代性而显得弥足珍贵。与自然的协调一方面是要保护仅有的自然环境资源,控制建设。在生态环境、视觉影响等方面保证其完整性;另一方面则要合理地加以利用,将其引入城市,优化城市环境。一个城市的形态塑造与这个城市的自然禀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钱学森建设山水城市1的观点,近代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都是利用自然环境,营造城市特色的理念。由于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城市自然环境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自然环境形态的特性。世界上许多美丽的城市,都具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特点,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有的建在滨海低地上,有的坐落在雪域高原,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一批水乡城市、滨海城市、高原城市、沙漠城市等以地理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这种城市特色的形成有一种内在的理念,这可以追溯到古代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自然环境构成了城市特色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国,古有“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的盛唐长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北宋杭州,今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南京。所以,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在利用自然环境上有新的创意,要把山、水合理地安排到城中,使得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或作绿地、水面,或作对景、借景,要妥善利用山、水组成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以便创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特色。
城市用地空间布局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关键。空间特征是城市的地理生态环境,它使城市具有自己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城市用地空间规划应规划为“多轴”、“多核”、“多心开敞式”的布局结构,以便把山、水等自然景观合理地组织到城市中来;城市中的山、丘、小河、溪流,也应尽可能作为绿地或绿化带,这样既可为市民提供游憩场所,同时还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有力措施,城市周围的绿地、林带要充分利用作为城市的借景引入城市。总之。这样就能符合生态原则,健全气流通道,协调水利,通过绿色通道及“绿楔”、“绿脉”的生物正常输入,使城市外部范围、市中心区生物基因能自然调节,以至城市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
城市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元素,那么,城市特色即是对城市建筑的提炼与升华,建筑创作过程实质就是城市特色的形成过程。城市建筑是城市人工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细胞”,以其特有的“基因”为城市的特色定下了基调。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名片”就是它的建筑风格。城市建筑风格是指城市建筑在总体特征方面有较明显的共约性、统一性和有序性,是城市建筑形态的综合反映。城市建筑风格是构成城市总体印象的关键部分,是影响和决定城市特色的最基本要素。一个城市的个性魅力,是城市的信心之源。但是,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建筑风格,不管外表多么张扬,骨子里也是失魂落魄的。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因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世界。比如,巴洛克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因为其精巧的构思、整齐的排列、错落有致的独特风格,虽然年岁在不断地增长,但受欢迎程度却与日俱增。古罗马的万神殿、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澳门的大三巴等,这些公共建筑已化为城市的符号,为其带来了世界声誉。成功的城市建筑,应当是这个城市独特的产业、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以建筑语育的再表达。事实证明,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兼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风骨;反之,净是一些毫无生气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或者东施效颦地对一些名建筑照搬照抄,则会使这座城市变得平庸和缺乏内涵。
凝聚城市的神
每个城市都有每一个城市的性格特征,如上海人的“精”,北京人的“侃”,广东人的“灵”,山东人的“厚道”都已经被社会所广泛认同和接受。城市人群性格特征的升华就是城市的人文精神。精神是人的灵魂,人性的根本。人若没有精神,就没有生气,无知无识,浑浑噩噩,凡事听凭本能,生活了无生趣,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同理,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若没有精神,无知无识无为,城市就没有生气,而是萎靡不振,失去发展的动力。而一个城市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是城市特色的内在表现。每个城市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一个城市格守的价值和精神,不是一种简单外部强加进人的东西。一个城市的精神和价值是其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历史与文化、不同民俗与传统、特有地缘环境等因素长期积累与沉淀的结果。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一个城市的精神既包含着具有的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价值和精神,同时也包含着这个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决定的本土特色的价值和精神。现代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应当是这两种价值与精神的统一。城市的主要魅力在于特色。魅力,是一个城市、地区和国家应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体现。城市的魅力是物质,更是精神的。城市人文精神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形象,它是寓于城市形象之中的精神理念。精神理念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凝聚力的核心。城市理念形象是一座城市所有社会组织和市民的精神信念、心智状态的总和,包括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思想境界、品德风貌、创新意识等。它作为市民整体性的精神状态,来源于一座城市的长期文化积淀,构成了城市特色的核心部分,从而使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相区别,也是其立市和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创造出城市特色化理念,并在理念的推广中寻求群体价值的体现,这既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哲学和文化价值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城市蓬勃向上发展的表现。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特色的鲜明体现。如果说城市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品牌,那么这一品牌就包含着一种特色。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资本和城市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人文精神点亮每一个市民心头那盏闪烁着理性光芒的灯,让人们的心灵和城市一起变美,这样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具魅力。城市人文精神理念的塑造,往往对城市特色、个性的发掘起到较大作用,可使城市形象具有内核、生命力,使城市具有更强、更持久的识别性。
总之,城市特色不是消极客观的反映,它要求管理者、决策者、参与者能动地发挥、利用、保护已有的城市特色,使城市向着“创造出符合时代、展望未来、求得更新的特色”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最大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塑造城市特色必须培育城市精神,使人们对城市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愉悦感,这是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者系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