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股民知之而不知的自己


  刘致城:股市心理——股民知之而不知的自己
  
  恐慌、期待、希望最后又担心,这是近期股市给股民切实的感受;大盘疯涨5000点,傻子都能在股市捡钱,于是股民蜂拥而至,连小孩之间都知道牛市,已尽于全民炒股的势头。然后好戏不长,在有人谈论5000点不是顶点,股民纷纷踊跃,这是发现势头不对,股市巨震。恐慌随之而来。在连续跌停直至破位4000点,心理承受差的跳楼,资金量还能支撑的死撑等待股市反弹;还有的揣测抄底时机等等,各种心理变化。致城今天想给大家讲述下股市的心理对你炒股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散户可以好好的看看。
  
  在有限的工具、高昂的佣金,散户从来不曾享受更多的权利,却一直在相对较有限的生存技能下履行流动性的角色。机构护盘来稳定金融是一种美德,然而对于今天中国散户群体来说,对管理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的责任,比起改善生计、提高收入的强烈愿望,实在是一种苛求。
  
  没错,很多人是冲动的。把股市当做了AIM取款机。很多散户是这样的:不看年报,不管估值,不懂产业。衡量投资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就一条标准———是否很快就能见到收益。
  
  也有这样的散户:研究一个产业花费数年,紧跟一只股票不离不弃。但数年一股,对一般散户来说,太长太长了。散户已经不习惯相信价值的承诺了——以前有过很多,事实证明很多都打了水漂。
  
  在高位震荡的市场,面对账面的亏损,不少散户选择死扛,而眼看一点点积累的收益被震荡市的大簸箕筛得上下翻飞,不免心疼。上涨与下跌总是结伴而行,高位行情中,散户投资者应变化配置和手法,适当收敛攻击性,捂紧收益才是关键。
  
  股市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天有涨有跌,但问题是什发么时后会涨?什么时后会跌?没有人说得准,这也就是说买卖时机点是很难掌控的,就算有了技术指标分析,也会有钝化或失真的状态。因此如果经常买进卖出,赔钱的机率就大增了,因为投资人常常研判错误。而且不断进出也会垫高交易成本,侵蚀投资报酬率。根据研究投资股票者,平均来说:持有的时间越长,投资发生损失的风险越低(当然这是在企业没有倒闭的假设下!!)。
  
  大部分的投资人,会勇于介入都是事先预测股票会长才买(或是预测会跌才放空),但就算是专家也经常跌破眼镜,因为常常测不准;一旦发生意料之外,就马上采取行动,而且通常是负面的反应动作,这和事先经过理性思考的行动,结果必然不同。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在冷静的状态下分析,所得的结果必定比较客观正确。其实,投资股票的最高境界就是「手中有股票,心中无股价」(当然说来轻松,做来恐怕很难)。
  
  记住老师的话:“如果经过基本面、技术面、筹码面等阶段分析后,已经决定买卖股票,可以在股市开盘前以电话与营业员挂单或是利用网路挂单,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情绪干扰。”
  
  下面是对股民的几种心理分析,广大的股民可以好好参照下自己,看里面有多少自己的影子:
  
  不要追逐热门股:一般散户追涨热门股,通常最后的命运就是住进套房。股市不管在多头市场或是空头市场,不同的时期都会有所谓的“热门股”,也就是短线题材丰富涨势迅速的股票。一般投资人喜欢跟随大家追逐热门股,原因是一买就涨,股性活泼实在很难抵抗诱惑。
  
  这种热门股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各家分析师大肆吹捧,电视媒体不断报导。也因为如此置入性的行销加强投资人的信心。正由于许多人不停的追逐,让股价真的在短期内,如大家所愿不断上涨。其实,翻开基本面可能已经脱离合理区很远而不自知。这种将风险抛诸脑后,将目光锁定短线利润的作法,无疑是一种赌博,但别忘了“十赌九输”。
  
  大家都说好的股票,通常都是不太适合投资的股票。因为看好的人都买了,所以再涨有限。反而是一大群持有者等著获利了结,但通常伴随的是一些莫明奇妙的“利空”与股价下挫。
  
  致城的建议是:对于市场已熟知的热门股,当作指标股看待就好,如果要买就买一张当作试盘的工具。不要抱著短线的心态操作热门股,因为什么时后会反转没有人知道,这种超高的投资风险或许有些利润,但损失恐怕一般投资人无法承受。不要以为你的运气永远那么好,可以买到跌停、卖在涨停。
  
  记住刘致城老师的话:“大家都说好的股票,不要随便买!”
  
  不要听小道消息:如果你的投资依据,都是根据别人的消息,这样的投资法是不智的行为。股票市场各种消息、谣言满天飞,投资人到底要听谁的?有人说,油价还会再跌;也有人说,短期回跌至此已经修正完毕,很快涨势再起。这样的消息,让太阳能概念股王益通涨涨跌跌,我想一般投资人的心情也会随著它的股价上上下下,试问:这种情况下,如何理性决策?
  
  所谓的“内线消息”听来十分诱人,但有多少人分析过它的“可靠度”呢?又有多少人质疑消息如何来的?当你听到这种消息,不妨问问自己,“他是如何的得到这个消息的?”当确定资讯的正确性后,再来拟定策略也不迟。
  
  许多人喜欢花钱买他们所认为的第一手资料,参加会员、买股票机,宁可听信别人的话,将自己的资金交给别人管理,也不愿相信自己有能力分析。如果市场上的股市名嘴所报的“明牌”是灵验的,那他早就是亿万富翁了,还要沦落至此?如果他不是很有钱,靠这明牌它也可以致富,何必与人分享?如果你有“明牌”,你会分享吗?你不怕分享之后,会有其他人与你对作吗?不过,说来可笑,这个社会相信“明牌”的人还真不少!
  
  股票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报酬的投资工具,即使经过专家分析、仔细研究基本面、技术面与筹码面结构都不能免不了各种投资风险,更何况没有任何依据的“明牌”,那肯定报酬有限、风险无穷。不要忘记,就算是我向各位介绍的股票,也希望各位投资人能再细细分析一次,才作决策,因为错误的决策比愚蠢更可怕。
  
  在此奉劝投资人,市场炒作的股票最好不要买(除非你就是主力作手)。即使开始真的让你赚了小钱,但只要最后一次不小心就会把你之前所赚的全部获利回吐,甚或逆向惨赔。通常有人炒作的股票,主力作手与大股东都会介入,试想大股东不固守本业,却去介入股价炒作,基本上不是一个好的经营者,这种股票不值得长期投资。就算是短线介入,聪明的散户恐怕也斗不过大股东吧。
  
  致城提醒大家:“当股市名嘴都看好的股票,肯定有问题!最好不要买。”
  
  远离盘面:成功的投资家大部分是不看盘的,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擅长投资股票,但他从来不看盘,反而常常在街上闲晃;彼得林区也是,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访问上市公司,寻找未来产业明星;还有连战先生再股票市场也赚了很多钱,他也是不看盘的(因为忙著政事与选举)。
  
  至于我本人,虽然不能与这些大人物相比,而且偶而也会看盘,但在盘中绝对不出手买卖(如果要交易一定在前一晚或盘前挂单),所以有看等于没看(不过,看盘可以在盘中分析自己的决策到底成不成功?)。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干扰,尤其是在股价大涨或大跌时,这种情绪冲击更大,决策非常容易受影响,原先做好的决策,可能就在一时间全部翻盘,这样临时性的决定通常容易作成错误的判断。所以远离盘面,就是希望投资人不要受到短线影响,否则每天受到股价波动影响,投资会变成很痛苦的事情。
  
  记住一句话:“强迫自己不要在盘中挂单或是让自己很忙,忙到无法关心股票,或是如果你是有钱又又闲,乾脆出国旅游算了。”
  
  有一次我的老婆,在车上跟我抱怨:“为什么我老是犯了太急躁的毛病,买的太早(被短线套牢)又卖得太早(没有做完波段涨幅)。”其实,她与许多投资大众一样常常盯著盘面,所以常常被盘面所蒙蔽。2006年底她做了一个好笑的决策,她想学投信法人年底结算投资报酬,就在年底的某天她把股票暂时出清了(顺便也把我的股票出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真是一阵晴天霹雳,感觉是“心好痛啊!”,差价飞了!!),经过了一个月某一档股票的差价竟然高达30元。所以远离盘面,是避免短线震荡的最好选择。
  
  当众人受市场情绪影响时,逆向操作(擦鞋童理论):所谓“逆向操作”就是当大多数投资人因为某些原因股价大跌(下市除外),心生恐惧不敢投资时,买进;或是当投资大众因为股价大涨,心生贪婪勇于抢进时,卖出。
  
  逆向操作之所以有效,理由很简单,如果市场中大多数人,看好上涨趋势,此时会进场投资的人,早已因为一致看好而大量买进,造成超涨现象。而想进场的人,都在市场内了,能推升股价的动能所剩无几,反而造成潜在性的供给大于需求,只要利空出现,股价必定迅速拉回。反之,如果大多数投资人,都认为股价会继续下跌,此时想卖的人,早已因为看坏而大量卖出,造成卖超现象。而卖股票的人都已经不在市场,所以卖压变小,潜在性的需求大于供给,只要利多出现,股价必然迅速拉升;就算还有利空,也会被解读为“利空出尽”。
  
  最后这句话告诉大家:“股票市场上,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多数人买的,不要买。”
  
  可能这些话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会大肆批评。我只想说,我高分享的是那些想要反思,懂得反思,想要学习的股民。至于已经走火入魔的股疯子。其实这些道理也试用于很多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