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拼自己”命运还是需要依靠自己来改变


面对困难“拼自己”命运还是需要依靠自己来改变
 
李华新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858人的一项调查显示,当生活中遇到坎儿时,36.1%的受访者会向父母求助,23.8%的受访者会向同学或朋友求助,22.0%的受访者会努力尝试自己解决。《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9日   07 版) 
 
    遇到问题向谁求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且年轻人所处的年龄阶段、问题性质都是影响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寻求求助对象的影响因素,所以现象评价的标准不是倾诉对象而是求助后得到的反馈效果。心理学学者张侃建议年轻人早树立“自力更生”观念
 
 
来分析一下那些有成就和有不错就业职位的学子,往往都是不向父母救助,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或是只是向家人报喜不报忧,而且是有着比较坚强的品质的人,因为你只能依靠自己来面对困难,因为你向父母救助也是白求。父母没有这样的人脉来为自己找一个好工作。
 
现在所说的来自农村的学子难以找到好工作,其实也并非是农村农家的孩子,在城市的一些普通工人的家庭,也同样是没有这样的人脉的。因此通过朋友或是亲戚来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是比较难的。
 
其实,作为学生上完学毕业之后,个人的家庭背景有不同,即使是家境好,也不意味着可以使用是全天候的或是全部的拥有这样的人脉,来供自己来选择就业职位。即使是家境很好,也不意味着上一辈创造的财富,后代能一直拥有,“自己有本事才是硬道理”。
 
看来尽管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率比较低,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要过分的夸大和渲染,因为现在的公平,也并非是一种绝对的公平。即使是都在城市读了大学,那么也不意味着就一下子改变了原来是在农村的实际状况,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并非是广受依靠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来解决。因此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努力学习和奋斗,提升自身价值。作为学校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现实社会是存在不平等,但正因为不平等,才更要通过自己的奋斗使未来更平等。家庭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作为媒体,客观反映社会现状,不去夸大也不去试图掩盖真相,对年轻人正确观念的树立也大有影响。因为不能奢望你的家庭是可以去办理所有的一切事情的,因为不可能价值都是市长、区长,都是老总。。。。。。。你总有无法涉及的行业和领域,而且命运还是需要依靠自己来改变。这话永远不会过时!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