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提高


困惑

讨论商业业态时,看到了场子里的泳池既不是标准池、也非半标池。主席有点儿气愤,表达了他的无奈:怎么看都像一个大水坑子,不像个泳池。

主席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常识:健身的人,多数都是具有一定的收入水准的人,他们多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一个标准池或者是半标池,可以方便地计算运动量。如果是非标池话,计算运动量都费劲,大家会觉得不舒服。

在与春露同学讨论冰场的面积时,她就讲某些冰场设计得有点儿“怪异”,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孩子们练习速滑或者花滑,打冰球的就没有上场;如果场上打冰球,花滑和速滑的人就不能上场;其实冰球比赛非常吸引,如果能够与花滑、速滑同场,观赏性和经营效果会呈现倍增效应。

服务多是在场所之上进行的,对于场所有理所当然的要求;场所设计的先天不足,会给服务的品质和效果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久的——将伴随着经营的终生。

降格

记得十多年前,在评论国内外设计院区别时,我讲过:国外的设计院多数是专业的,比如有的专门设计医院,有的专门设计学校等等;国内的设计院几乎没有不会的,当然没有做得精的、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

有人评价到:现在有商业规划设计院,由于专业亦或是责任心原因,把自己降格形成了建筑规划设计院,甚至有的变成了描图院——变成了别人的手中的笔,别人口述而后他来绘图,更有甚者连图画不好。

积累

做个形象的比喻:态度是开关量,专业模拟量。

专业能力是时间的函数,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不断积累数据,不断积累案例,包括成功的也包括失败的案例,把存在人们头脑中、零碎的知识变成显性的、系统的知识,成为公司的智力构成和标准动作。

曾经胡适先生讲过:一个人每天读上十页书,十年可以成为一个专家。但就是这每天的十页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是非常困难的。

知识积累非常痛苦,但几乎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其结果当然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