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修改GDP统计会带来哪些后遗症?


   今年初,印度修改GDP统计,会带来哪些后遗症?

1、由于印度过去GDP是以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由于上一年年初的GDP统计方法是传统的,变成统计口径较小,而今年初的统计口径突然变大,这是不同口径的对比,造成需大。应该正确的做法是把去年初的GDP换算成新的统计口径,再进行同比,那么,今年初的GDP同比增长就不会大了。

2、由于今年初的GDP是以市场价格而非生产要素成本计算,但是,现在石油价格下降会导致物价下降,比如运输成本下降,产品成本下降,导致商品市场价格下降许多,那么,印度GDP有可能一下子面临暴跌的命运。

3、印度与中国进行RCEP谈判,达成42%的产品零关税,那么,印度产品总体竞争不过中国,或者说,印度竞争中国产品总数不多,变成中国产品冲击印度,让印度产品的消费变成中国产品替代印度产品消费,那么,印度产品价格就会下降,那么,印度GDP就面临增长上的问题。

4、如果卢比升值5%会让印度经济增速扩大5%,但是,油价下跌20美元1桶,按传统的GDP统计方法是经济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如果按市场价格进行统计GDP,印度GDP反而缩水。

5、如果把研发资金纳入GDP,真正的同比比不大,就怕上一年没有把研发资金纳入GDP,与本年把研发资金纳入GDP进行对比,导致今年GDP虚高。但问题是,明年GDP对比时,由于今年已经把研发资金计入GDP,变成明年的GDP没有优势,很明显,这种修改GDP最多带来一年的数据好看,第二年又失灵了,很明显,这种人工促成虚胖的GDP生命力不强,只是昙花一现,不值得冒险。

通过以上分析,印度修改GDP统计口径,带来的虚胖只有一年,第二年就会原形毕露,而且如果遇到石油价格腰斩导致物价下降,本来是促进印度经济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结果却造成印度经济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变成印度经济增速被倒打一耙。

面对印度经济统计口径的变更,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安格斯.迪顿认为印度经济至少被夸大一到两个百分点。

实际上,中国对GDP转变成GNP的呼声很高,也是一直病态,表免看来GNP直接关切老百姓的收入,而GDP是虚增成分比较多。但是,GDP实际上并非是虚增,而是以另一个口袋的形式,藏在企业里面,成为资本积累,如果企业没有资本积累,即不能在主业荒废时有能力进行多元化投资,也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如果企业没有资本积累,那么,就难有资金投入研发了,创新就成为一潭死水了。

印度是一个仿制药国家,没有大量研发投资,如果把研发资金计入投资,那么中国经济增速容易提高,印度经济增速不容易提高。另外,印度不是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不是一个创新大国,研发能力微乎其微。所以,笔者认为,印度GDP统计口径还是恢复到生产要素传统口径上来比较科学,也比较容易上升。

对于《印度商业标准报》曾发专栏文章力挺印度将市场价格作为GDP核算指标是符合世界潮流的,笔者认为,这种力挺看起来是民族主义,实际上是一知半解,笔者上文已经分析得很清除,石油价格腰斩,就会拖累印度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这是新统计经济口径惹的祸,而实际上却是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如此导致印度经济这是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结果变成事与愿违。很明显,印度该报专栏看不到2016-2018年印度经济的负面后果,属于井底之蛙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