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双11”有什么新特点?马云要卖900亿,可能吗?阿苏和京腾两大集团火力分布如何?媒体对央视财经评论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仁进行了专访,我们先剧透一下:
一、2015年“双11”电商大战有什么特点?
1、网民增长放缓 电商竞争焦点转变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3.74亿人,较2014年底增加1249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5%;2014年上、下半年,这一增长率分别为9.8%和9.0%。
从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着几年的突飞猛进,上半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增速放缓。
单仁表示,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依靠圈用户推动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电商竞争的最大焦点在于不断丰富经营品类,深度挖掘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今年双11大促从过去仅限于服装、电子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向着服务类、汽车房产等大件商品等领域转移。
2、竞争更激烈 巨头之间竞争方式发生变化
单仁指出,网购用户规模增速放缓,电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抢夺购买习惯未建立的新用户的时候,过去双11大促,平台更多是凭借低价吸引大众。如今,不仅仅低价,而是用更丰富的品类,天猫和京东用娱乐的方式吸引大众眼球。”
从2009年开始的“双11”今年进入了第7个年头,虽然销售额年年攀升,去年成交额突破500亿元,但消费者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为了避免七年之痒,富有娱乐精神的马云又出新招,与过去6年不同,2015年的“双11”前夜将推出一台新型晚会,由冯小刚执导,通过湖南卫视面向全球直播。
而京东也不甘寂寞,唱起了对台戏,联合好声音团队也要搞晚会上央视。
去年双11,电商之间是“商标之争”,“选边之争”;而今年双11不是网络竞争,而是通过晚会等方式吸引眼球。
“对手非常强大的时候,这样抓住用户也是无奈之举。”单仁称。
对于商家来说,虽然如今购物节日名目繁多,商家依然都非常看重“双11”,没有一家会错过。单仁表示,这主要因为年末是完成全年任务的重要节点,在“双11”之前,11月份原本是全年的销售淡季,但因为“双11”的推动,销售提升30-40%。
而相比商家的热情,今年的消费者面对促销比以前更加理性,冷静。
“今晚就等着看晚会了。”李小姐跟朋友聊天说。
总结下来,单仁说,“今年双11,平台有点跑调,商家很高调,消费者低调。”
二、冲动购买减少,预计阿里销售额增长15%-20%左右
今天,“马云用手势暗示:双11要卖900亿?”的新闻挺火,那么,可能吗?
去年“双11”,马云喊出的备受瞩目的500亿销售目标最终实现,这一过程的巨大压力也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单仁透露,虽然今年苏宁能带来更多大家电的销量,但从今年进入天猫主场的商家进展来看,今年的预定量不及往年一半。阿里今年“双11”交易额在去年571亿的基础上,如果不用刷单,预计不会超过650亿-700亿,增长率在15%-20%左右。
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依靠圈用户推动增长已经放缓,人口增量来提升成交额没有太大的空间。而且去年“双11”的571亿是积累了前两周的预定量最后结算出的所谓当天的交易额,如今消费者越来越冷静,冲动购买将减少,这部分贡献减弱。
三、阿苏和京腾两大集团火力分析
往年的双11基本是阿里-京东-苏宁的“三国演义”,而在“阿苏联姻”,“京腾计划”之后,今年“双11”主要变成了阿苏和京腾两大集团的对峙,各自的优势和弱点?
单仁表示,天猫主要的经营品类是服装和家居,而苏宁在大家电采购-安装-配送-服务方面有完善的体系。
阿里尤其天猫想要高速成长,今年283亿元入股苏宁弥补了大家电和配送两大短板。而苏宁需要阿里巴巴的线上流量优势,联合可谓优势互补。
京东今年最大的变化,上半年,京东一家的大家电销售额在整体家电网购市场的占比已达到60%。对苏宁形成强大压力,也是天猫需要攻占的山头。
从2014年起,京东开放平台明确将服装列为重点发力方向。2015年全年,尤其双11,京东在弥补自己的服装品类这一短板。服装作为拥有超过一万亿市场的大品类,将带给京东很好的成长空间。京东想持续地增长,未来想赶超天猫销售额,就要补上服装短板。
正因如此,阿里巴巴今年“双11”的威胁在于服装。“双11”京东在服装品类力度会更大,挖角凭借服装起家的天猫的基础。
正因为家电、服装成为竞争关键,上周,京东向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集团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京东称,映阿里巴巴集团在“双11”促销活动中胁迫商家“二选一”。
““双11”阿里巴巴投入大量预算拉动流量进入平台,而且大家今天抢夺的主要是对用户极具号召力的大品牌,阿里难以忍受商家“脚踩两只船”。”
单仁表示,目前电商平台竞争呈现胶着状态,每一个小的区域战役,都对未来谁有更高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至于京腾集团,物流是每年“双11”的瓶颈,京东有着强大的线下自有配送物流体系
随着亚洲一号现代化物流中心、建立全国3000多个县级的网点,京东完成布局。
腾讯最大优势是社交和庞大的流量。京东移动端三分之一的流量和销售来自腾讯系的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