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节日: 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几年来从淘宝和天猫的“双11”大促,到京东的“618”店庆,再到苏宁、国美、京东等多家电商巨头混战的“818”电商节,每一场电商大促的销售业绩都屡创新高,有节借势,无节造节,已成为各大电商公司市场营销的最大节点。

天猫双十一

2009年到2014年,双十一已经从天猫扩散到全电商平台,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双十一,正逐渐从单一的电商营销日,变成了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
  


   在经过六年双十一的历练之后,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发生了质变。因为每一年双十一的天量成交,都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物流配送、技术支撑、支付体系、服务体系的全面考验经受住考验并不断进化的阿里巴巴生态系统,聚合了更多的参与者,保持生态多样性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现有的商业形态与格局。2014年,依托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强大支撑,双十一开始从中国走向全球。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步伐也带动了合作伙伴的海外业务扩展。顺丰、申通、中通、圆通等原来国内传统老牌快递,跟随菜鸟网络的国际化布局,走出国门,分别开展海外仓储、跨境转运、海外自提等业务。

回顾历年双十一,其成交额都是呈现几何级的增长。这些数字的背后,正式阿里生态系统的蓄势带来的生态圈聚变。马云就曾表示,通过数字去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帮助中国企业按需定制的进行转型升级,让双十一真正成为中国消费者拉动需求、发现需求、拉动消费者的一个重大的一个节日。

淘宝双十二

如果说“双11”属于天猫,针对品牌商,那么“双12”则属于淘宝,针对小卖家。去年在淘宝“双12”战略与往年冲销量、玩创新营销策略不同,意在为消费者提供意想不到的生活新体验。淘宝对线下零售和生活服务领域的兴趣明显更大,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钱包明显是主角。天猫崛起之后,在外界看来,淘宝的重要性已经大打折扣。因为随着电商的发展,B2C已经超过C2C变得更为主流,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服务电商即O2O将成为电商增长的新领域。其实对于淘宝,马云有很高的期许,甚至超过了天猫。在O2O时代,玩法变了,C2C又回来了!


从近几年来淘宝双十二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是在努力打通消费者与卖家之间的沟通渠道,让买卖之间建立起更加人性化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在推出各种各样的工具,让消费者在淘宝中有“逛”的感觉,而不是下单结账。

淘宝经历了12年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线上购物平台,而转化为综合服务生活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消费,对很多人来说,淘宝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移动时代的来临,将会更充分地利用移动端的优势,重塑电商,重塑生活,淘宝正朝着全球最大的移动消费生活平台进军。

京东618

京东在店庆月京东都会推出一系列的大型促销活动,其中618日是京东促销力度最大的一天。作为京东店庆日的618,原本是一家的狂欢,但从去年开始,国美在线、苏宁云商和天猫伺机强势加入,这场店庆渐渐演变成电商巨头的混战,成为与天猫‘双11’遥相呼应的又一大全民网购狂欢。    

京东618不仅是消费者尽享实惠的网上购物盛宴,更是对电商在营销、供应链等全价值链综合实力的检验和练兵。京东商城将通过与京东金融的紧密配合,通过业务流程和产品的组合,架构的调整,来实现了以金融为依托的,以电商为生态的电商金融框架。

回顾几年的历史数据,京东“6.18”店庆日订单增长率同比增长超过100%,在腾讯入股京东和京东上市后,京东将享有微信的一级入口,同时QQ也会提供流量支持,腾讯的QQ资源与微信资源向京东的倾斜将给京东的移动端带来无限想象空间,2014年度“6.18”店庆期间来自移动端的下单量占总体的比例约为25%,今年这一数据已超过60%。由京东移动客户端、微信购物、手机QQ购物等组成的“超级组合拳”让京东移动端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实力,也让京东在移动社交购物上强化了领先优势。

随着80后、90后等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用户需求、购买行为、沟通互动方式都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碎片化、社交化的趋势,每个品牌都渴望在新兴的消费群体中树立品牌形象,建立独具特色的商业场景,在以个性化、碎片化为特征的社交生态中能够有效触达目标消费群体,并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未来在移动端购物的用户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京腾计划”会帮助商家让对的商品出现在对的场景和消费者面前,有效提升销售业绩,同时,也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一号店 爆团节

 20155.21“爆团节”共吸引近 50万用户踊跃“抱团”,成为1号店团购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当日销售额周同比增长100%,全天订单达到2015年最高,是日均2.6倍,其中移动端订单数占比60%以上。

 在价格、供应链、营销等多个方面,1号店一直在进行持续性的创新。众所周知,1号店在2015年初发布了“低价策略”,以“剁手价”、“1贵就赔”、“低50”三大标签打造低价形象。1号店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1号店仓储订单效率提升45%,仓储人力效率提升30%,效率的提升将用户满意度推至99.2%历史新高。可以看出,以价格为杀手锏,以供应链为坚实后盾,1号店目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本次521爆团节交出的成绩单,也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集中式体现。它表明1号店有能力处理短时间内的海量用户对商品的超低价需求。加之已实现的对代表未来方向的移动端成功布局,可以预想,接下来的1号店7周年庆将掀起又一波的网购狂欢浪潮。

苏宁易购 818发烧节

由苏宁易购主导发起的“818发烧节”电商大促首日即818日当天,苏宁易购整站销售同比去年增长427%,其中移动端占比突破65%

810日,阿里将以约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云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阿里“联姻”苏宁,老大看上的也是老三的线下渠道,包括苏宁深耕20年的家电3C渠道、1600家线下门店和物流。未来,苏宁将通过阿里平台,大规模发展线上消费,借助大数据推动C2B,苏宁则提供物流资源、门店资源为阿里塑造线下形象。就在京东联手腾讯刚在北京宣布启动“京腾计划”第二日,阿里巴巴就在北京联手苏宁、银泰等共18万家线下门店举办“双11”的第二次发布会,万店同庆,实现全渠道互联互通。在发布会上,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这是苏宁与阿里全面合作后的第一个‘双11’,我们借助‘双11’的‘平京战役计划’,与线上同行京东全面对标”。

早几年,电商造节引爆零售市场,每逢网购大促,各大电商必定火力全开。而随着电商三强格局逐渐稳固,整体布局和平台玩法渐次成熟,天猫双11、京东618、苏宁易购818,这三大节则演变为电商豪强“秀”生态和强化用户认知的绝佳时点。

电商平台疯狂造反映的是国内电商平台的竞争依然没有摆脱价格战形式的低级阶段,而造节确实是目前电商平台打价格战的一个有效的策略。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大电商巨头如此热衷于打造各式各样的“电商节”,当然有着充足的理由。一来刺激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引发其强烈的购物冲动;二来能在传统的销售淡季显著提升销售业绩;三来还可以借此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用户口碑,何乐而不为?事实上造节最早其实是传统零售业的惯用手段,传统零售业利用传统节日和店庆的机会,将节日文化+企业文化+优惠活动打包,推销给消费者,收到了很好的反馈。电商平台想利用现有的节日消费文化,却发现需要跟实体店争夺客流,与其线上线下一团激烈拼杀分客流,莫不如自己造节聚客流。恰恰在造节上,电商平台比实体店还有一系列天然优势,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操作更灵活便捷。在国内电商平台数量不断增长,竞争仍然激烈的现阶段,造节热一时半会还很难退烧,但长此以往消费者关注度逐渐下降后,电商平台必然会考虑用提高品质,优化体验等高级阶段的竞争方式代替造节热。

近年来,电商造节的促销效果总体减弱,现阶段电商之间的价格战规模也逐渐缩小,价格因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没有以往明显。另一方面,促销的常态化、频繁化使消费者对电商促销产生审美疲劳,跟风购物的趋势减少,消费者也变得愈加理性。依靠造节来促销本无可厚非,但若频繁造节促销,反而会适得其反。它可能毁掉的,不仅是电商和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还有消费者的热情和信任。因此,各大电商平台亟需思考的是,如何摆脱造节促销这一单一的营销模式,找出更多体现电商独特优势的营销活动,培养忠实用户,促进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 (/郭涛,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