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趋势探索:人口决定城市未来》文章中我曾提出,人口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楼市的影响不容忽视。
人口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的绝对值影响各地楼市规模(销售面积);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影响住房需求的稳定性;以及当地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未来住房需求的可持续性。
住房需求是每个人的生活基本需求。伴随着他们成家立业,在此过程中,其购房行为和人的生命周期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从实际购房交易中获得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个判断。当前市场上30岁左右人群是购房主力,对应的是刚需型产品;而40岁左右则是购房第二高峰,目标是改善型产品。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各大重点城市中,作为购房主力人群的20-40岁人群占比通常在40-50%左右。相比之下,年轻人比重却下降的很快,各地0-10岁年龄段人口占比一般不超过10%。按此趋势,20年后等这个年龄段人群进入购房年龄时,市场上适龄购房者的数量将比目前有显著的下降。其实,年轻人口比重的大幅下降,不仅是影响房地产行业,对整体经济也有巨大的影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凡是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政策,都是有利于楼市未来长期需求的。但从实际的影响程度来看,结果很可能是远水难解近渴、杯水车薪。因为即使从现在开始人口出生率增加,也改变不了这一代年轻人口(目前5-15岁)数量大减的局面。更何况,很多人口问题专家学者已经指出,“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改变当前的人口结构问题。
既然长期影响短期内难以体现,我们不妨来把目光放到眼前。从短期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对楼市产品结构的影响显然大于数量的影响。一般来说,从计划多要一个孩子开始,家庭就会产生改善居住的需求。两个小孩家庭对大户型、多卧室的需求显然大于一胎家庭。
我们以上海市场为例,在近年来的新房成交结构中,二房户型比重逐年下降,而三房户型则逐年提高。2014年初上海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即夫妻其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二孩。当年上海新房成交中三房户型占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达到39.7%。而今年截止9月底,三房户型占比再次提高4.6个百分点,达到了44.2%,一举超过此前市场主力的二房户型(41%),三房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根据上海市卫计委披露,从去年3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共批准单独夫妻再生育申请2.98万例,约合一年2万例。单从这两组数据看来,“单独二孩”对大户型成交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然而,如果我们把数据时间拉长就会发现,从2010年以来,上海三房户型成交占比一直在以平均每年4.4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上升。“单独二孩”实施以来三房户型的增长速度并不突出。所以,仅仅从近两年的数据还看不出“单独二孩”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
而新房市场上三房户型比例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改善型需求占比上升。同时,由于交易成本上升及限购政策,使得换房成本提高,买房人倾向于“一步到位”而直接选择三房。另外,由于房价的整体上涨,三房户型的平均面积其实是下降的,从2009年的套均132平方米下降到今年的124平方米。
另外,根据上海市卫计委统计,目前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有90%都符合双独或单独的政策,但申请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全面二孩实行,也仅有剩余的10%育龄女性受益,再按其中5%的申请生育比例,预计增加的新生儿数量也很有限。
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对大户型需求增加,目前还仅是理论分析。至少从上海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可靠的数据可以证实其效果。不过,全面二孩政策对一线城市以外的发展中城市而言,影响可能会更大。
由于住房成本以及工作压力的影响,“全面二孩”实施后,一线城市实际生育率预计将少于其他发展中城市。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的数据可以佐证这个判断。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申请比例为13%。而在上海的申请比例不足5%。从全国各地情况来看,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等7省(市)占到申请总量的55.2%。其中并没有一线城市的身影。
目前二三线城市相对一线而言,房地产供求压力更大,“全面二孩”政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间楼市表现的差距。而对于房企来说,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产品中大户型的比例。从近年来上海热销楼盘的户型结构来看,三房户型占比还未超过30%,低于市场需求主力。即便不考虑二孩政策影响,未来也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综上,“全面二孩”政策虽然大方向上有利于楼市,但从实际程度来看,不论是长期影响还是短期影响,作用都很有限。
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楼市利好有限
评论
2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