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0月金融数据公布后,进一步印证了本人上周的疑问:当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后,原来的金融数据的含义需要做出调整。
10月金融数据出现了极大的悖反:1、10月M2同比却保持了13.5%的高增长,预期13.2%。该增速创下2014年6月以来新高。2、奇怪的是,与此同时,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6亿元,预期8000亿元,前值1.0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4767亿元,预期1.05万亿元,前值1.3万亿元。两者双双创下2014年7月以来新低。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8523亿元和1770亿元。
一般而言,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应当是正相关,也就是同涨同跌的,但10月如此大的悖反就需要找到原因。
一种可能是,由于外汇占款锐减,即国内流动性大量外流所导致的。但这个理由说不通,因为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129亿元人民币,对9月份减少7612亿形成了逆转;此外,10月份狭义货币(M1)余额3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2.6个和10.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 (M0)余额5.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考虑到M0进入流通还要乘上货币乘数,这个增幅也挺高的。因此,不可能是货币发行源头的减少所致。
那么,最可能的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了。10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361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108亿元。作为分类项,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700亿元、661亿元、905亿元、1203亿元。即人民币无论是作为贸易项还是资本项已经成为资本内外流动的重要通道。
如果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投资和贷款考虑进来,可以作为10月份人民币M2保持高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但社会融资总额却比去年同期减少1770亿元的较有说服力的理由。当然主管部门如果能够对此作出合理说明,那就最好了。
倘若如此,投资者在以M2考虑估算国内流动性,以判断市场走势时,就需要矫正了。即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时,同样的M2增速,其所含的国内流动性比以前减少了,可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也更少了。这也意味着如果以传统M2的效用评估股市和债市的流动性,就有可能高估了。(作者为中华元智库创办人,仅供参考,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