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始试点。自此,内地投资者有了投资港股的通道,香港投资者也有了一条投资A股的捷径。沪港通试点前,境内投资者是非常看好的,当时就有券商人士分析认为,沪港通试点启动后,沪股通将会为A股带来8000亿元甚至超过万亿元的资金,而正是在沪港通试点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沪深股市的牛市行情也悄然启动。
但理想往往很丰满,而现实却非常骨感。事实证明,所谓的沪股通将为A股带来近万亿的增量资金纯属“子虚乌有”。根据沪港通试点方案,沪港通总额度为5500亿元,其中沪股通额度为3000亿元,港股通为2500亿元。这一额度曾经被认为将远远不能满足两地投资者的需求,两地监管部门也表示,将会根据需要增加额度,但数据表明,目前的额度已经足够,两地投资者也不“需要”更多的额度。
来自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沪港通试点以来,流入A股的资金约为1208亿元,约占沪股通额度的40.3%。通过沪港通流向香港市场的资金为918亿元,仅占2500亿元人民币总额度的36.72%。流入A股的资金不仅没有所谓的近万亿元,甚至连3000亿元的额度都没有用完。
显然,无论是沪股通还是港股通,其实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火爆。笔者以为,个中没有原因。首先,相对于港股等成熟市场,A股的整体估值明显偏高,这在某些A+H股上市公司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香港股市是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场,其投资理念等与A股投资者不太一样,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更看重上市公司的质地,奉行价值投资理念,而A股市场奉行投机,也导致个股估值高高在上。在上市公司估值上,与港股相比,A股市场的吸引力明显存在差距。
其次,A股市场在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上与香港等成熟市场存在差距。香港市场制度建设更加完善,违规成本较高,投资者保护更到位,而A股目前还处于“新兴+转轨”阶段,暴涨暴跌成为常态,大起大落频现,更有上市公司频频上演的“黑天鹅”事件,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在A股市场,如果利益受到侵害,还会遭遇到维权难的尴尬。
此外,外资投资A股,并非只有沪港通这一条通道。QFII进入A股已有13年,外资可通过QFII投资A股。除了QFII,还有RQFII,这些都是外资或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投资A股的途径。
但沪股通3000亿元的额度没有用完,却也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虽然沪港通试点一年来波澜不惊,整体运行还算平稳,但也暴露出A股市场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更暴露出我们的市场所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历经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其规模与影响力等方面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市场总是深陷于投机的氛围中,投资者保护总是没有起色,即使是像前段时间日成交金额频超万亿,即使是频频产生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银行等,都不如能够吸引更多资金加盟来得真实。因此,沪股通额度没用完,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其实并不少。而这,或许是数据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