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指数”预测给投资者下套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年之后,很快地,股市也将步入新的一年。而随着2016年的临近,有关明年股市能上多少点的分析和预测也越来越多。乐观者认为,明年能上6000点,谨慎者认为,可能会在4500点左右徘徊,被今年股市震荡吓怕了的人,则悲观地认为,股市会重回2000点。

显然,这都是“好事者”炫耀而已。特别是那些在45月份声称股市将站上6000点、并高呼万点者,如今又在哪里呢?会不会再次喊出6000点、10000点的口号呢?明年的股市到底能上多少点呢?

我敢肯定,不管哪种答案,只要“蒙”对了,都会在“预测”兑现后,感觉自己象神仙一样,并迅速对后市做出预测。也只有在对后市的预测失败后,才会认为自己是“蒙”对的。更有甚者,可能会在错误答案出现后也不认账,也认为不是自己没有“蒙”对,而是宏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反正只有一句话,我是对的。

退一步讲,就算“蒙”对了,对投资者又有多大的价值呢?指数高,投资者就一定会赚钱吗?高指数带来的股票价值就一定比低指数高吗?完全围绕指数谈股市、谈投资,会把投资者引向何种方向呢?中国股市到底需要的是指数还是价值呢?在唯指数论面前,价值投资的理念何时才能建立呢?

事实上,中国股市缺的并不是指数,而是把指数做实、让指数能够代表投资价值的基础,那就是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理性。如果上市公司质量得不到提升,投资者理性得不到增强,指数就可能是给投资者下的套,并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众所周知,今年的股市为什么会出现惊心动魄的一幕,原因就在于,投机者和市场操纵者利用了投资者对指数的崇拜以及跟风指数进行炒作的心理。所以,当指数出现疯狂上涨的时候,投资者的狂热也被推向了顶峰,而这样的狂热又进一步推动指数的疯狂,最终引起恶性循环。相反,当指数出现下跌时,投资者则成分恐慌,随着指数的狂泻而疯狂出逃,并推动指数更快下泻。

这就是指数崇拜的后果,也是指数被投机者和市场操纵者一次又一次利用的结果。而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动辄用指数来误导投资者,让投资者上当,让投资者纷纷涌向股市绞肉机。相反,管理层推行的价值投资理念,反而被投资者认为是误导,不愿接受这样的理念。

我们说,指数是衡量股市好坏、优劣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前提是,股市的运行必须规范有序,如上市公司质量高、投资者很理性、劣币能够及时驱逐出市场、没有恶意炒作、信息披露准确及时、监管严厉等。但是,在中国股市,似乎这些必要因素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各种漏洞和缺陷。所以,指数的含金量就不会太高,用指数来判断股市的冷热,就容易让投资者陷入困境,成为少数人案板上的肉。

所以,面对眼下机构及其分析师、专家、学者再次在股市出现反弹后对指数的预测和分析,我们不得不提醒广大投资者,切不要再象过去一样被指数绑架,被各种对指数的分析和预测绑架,而应当真正确立价值投资理念,把选股、选企业、看业绩、看趋势、看竞争力放在首位,不因指数被估高就盲目投资,也不因指数被看低就恐慌万分。可以把指数当作投资的参考,但决不要唯指数而指数,把投资的目标和方向全部陷入指数的泥潭之中。

而对于那些动辄用指数来误导投资者的机构和分析师,包括一些专家、学者来说,也要收起自己那套误导投资者的指数工具,不要再给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下套。什么5000点、6000点,都是拿投资者利益做垫背的炒作,是想为个人捞取名誉资本、赚钱资本。特别是那些股市要上万点者,在股市出现震荡时,有多少钱在股市。

作为管理层,则应当对市场的各种分析和预测,也要建立规范机制,防止少数机构和分析师利用投资者的指数心理,做指数文章,损害投资者利益。要知道,美国没有那么多预测指数的机构和分析师,专家、学者也不去过多地分析指数会上多少点。但是,股市却稳步向上,也没有出现严重震荡。原因就在于,市场行为规范,企业质量较好,退市、分红、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健全,投资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投。即使亏损,也亏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