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结亲真扶贫 帮抓产业去穷根
— —记陕西吴起县领导干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樊义成 本报记者 王涛
对于陕西吴起县的广大贫困户来说,今年的收获要比往年好得多。随便走进一户看看:猪圈里,一头头大肥猪膘肥体壮;新盖的鸡圈里,几百只大肉鸡叽叽喳喳啄食不停;有养羊的、养兔的、养蜂的,五花八门。
今年以来,吴起县县委、县政府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对全县贫困户采取了多项扶贫举措,1199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以包扶到户的形式一包3年,今年的目标是全部脱贫。一时间,遍布于吴起大山深处的贫困户家中热闹起来,整院落,建圈舍,买仔猪,一个个寂静多年的农家小院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扶贫先解困,解除困难人精神
吴起县吴起镇王台村的贫困户武兆万家的新房建好已经快两年了, 可就是住不进去。3年前, 通过申报移民搬迁项目, 老武所在的王台村高湾组12户偏僻农户被统一规划搬出山沟, 在靠近公路的一处阳坡上修建房屋。去年房屋修成后其他11户人家都搬进了新房,可除去国家补助, 老武还欠着工地4万多元, 眼看着新房就是住不上。
住新房可以说是老武一家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今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老武一家由于家有一个瘫痪儿童常年吃药,家庭生活困难,被认定为贫困户,并被确定为县委书记董强的帮扶对象。董强了解情况后,决定通过社会力量帮助老武解决实际困难。老武两口子对残疾儿子20多年不离不弃,坚持寻医治疗,老武一家的事迹被县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当地3家企业了解情况后决定每家拿出一万元,帮助老武一家搬进新家。
对于贫困户来说,导致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要想脱贫首先要解决一系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9405万元,维修了5个贫困村的四级油路;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处、新打备用水源井工程 10 处,配套净化消毒设备 4538处,新打水井500眼、水窖770孔。共落实公益性岗位168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12人。全县贫困户全部按照“一户一策”进行了造册登记,具体困难一目了然,帮扶措施、计划、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清楚明白。
扶贫要扶志,扶出生活信心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五谷城镇桐寨村村民张彦生,就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年轻时勤劳过光景,但人口多,仅仅能够吃饱穿暖。改革开放后本以为能过上好光景,偏偏又遇上疾病困扰,现在成了贫困户。因此,他就满足于国家的贫困补助,过一天算一天。今年春季,吴起县县长李炜来到他家,和他拉起了家常,说要帮扶他发展养猪和种山地苹果,他心想,我老了,还不顶给我点钱好,当时碍于面子,他答应了下来。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县长三天两头来,带来了小猪仔,带来了苹果苗,还带来技术员帮助他, “逼迫”他新盖了猪舍,栽上了苹果树。半年下来,原来一向懒散的老张又恢复了勤劳的农民本色。
一段时间里,为了拿补助,农村人都争着当贫困户,吃救济成了人人争取的香饽饽。为了改变这种不正之风,吴起县通过精准识别,首先确定了真正的贫困户。然后各级领导干部全部入家入户,对全县贫困户进行谈心教育,通过请富裕户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引导教育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种植业,养殖业,劳务经济,各式各样围绕在家庭周围的庭院经济发展迅速上升。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发展地膜玉米 8390 亩,小杂粮 2685亩,土豆852亩,大棚41座,弓棚11座,其他经济林果 840 亩,养猪 3180头,羊5286只,土鸡75666只,大牲畜554头,蜂116箱,兔788只,鸽子161只,鱼65.7万尾。
脱贫靠产业,扶起产业去穷根
短期的脱贫发展小规模的家庭养殖还可以,但长期脱贫还要靠产业。苹果产业是陕西省驰名国际的明星产业,洛川、宜川等县依靠苹果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县。因此,吴起县决定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为贫困户打造长期脱贫的保护神。
“发展产业难,贫困户发展产业更难,尽管难我们还是要坚持做,因为相对而言,贫困户对产业的渴望更加迫切。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贫困户每户都有5亩左右的挂果苹果园,靠承包费他们就脱贫了,还要我们扶吗? ”主管农业副县长薛德伟在一次贫困户产业推进会上这样讲。
为了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上级每个贫困人口每年补助1000元基础上,吴起县财政再配套1000元, 全部用于产业发展, 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 连续扶持3年; 县财政局和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筹措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的通知》 , 要求包扶单位可在经费中列支, 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全县已筹措单位经费资金405万元。另外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 用于贫困户3万-5万元贴息贷款的风险担保基金。目前全县贫困户已发展苹果园246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