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保守”的态度审慎观察互联网+
唐志国
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随着总书记的到来与主旨演讲,迅速将“互联网+”等互联网概念在资本市场、社会舆论广泛传播,使得一些“先进”思想者的言论得到众多“好评”,但是,在此时也需要理性、保守的思考一些问题,特别是用一些“常识性”的思维观察“互联网+”。
互联网+似乎成为各个领域创新的结合点,特别是一些创业者,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没有互联网因素就难以融资,或者成为创业投资的关注点。现在笔者仅就经常出现“互联网+”的领域浅近分析。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不断推进中,无论是传统金融企业在互联网精耕细作,还是P2P,仔细分析,只要含有金融,就要存在金融的基因,是通过互联网深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债权等行业,无论是采取纯粹线上方式、还是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从本质上是一种货币流通方式,在法律上体现为股权关系或者是债权关系,最终需要体现为股权的分享股息,债权的还本付息,未维持市场的稳定性必然需要达到投资者或贷款人的目的,否则,就会出现市场动荡。为了防止这种动荡必须要进行风险防控,没有成熟的风险防控,就会出现行业动荡,社会实践频发,这在P2P金融中出现的“跑路”、“非吸”等事件多次出现得到印证。
互联网+教育,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加以多频次利用,通过互联网通讯方式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得到连接,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现代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还包括“养成”教育,在学生培养上需要一定培养环境,需要同学之间讨论、交流,需要教师的“身教”这些交流方面需求,现在环境下难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彻底满足。
互联网+医疗,医疗作为服务业,主要体现为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专业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是解决了患者排队等医生诊疗、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但是,在医疗领域过程中出现专业及时护理、医生经验总结,专业医生手术等个性服务方面在现实情况下难以突破。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在服务业进行突破,关键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在专业服务方面需要按照原有服务领域的“常识”、规律,否则,在“联网+”战略推进中,按照“互联互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冷静考虑产业发展方向。
�<� ���� p� 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这些扶助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关键是帮扶者与受助人之间不一定是一种慈善与救助关系,很可能是一种契约关系,应该按照契约精神,重视双方的选择权及救济权;
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更灵活高效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增加传统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新功能,拓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新渠道。通过众筹募集资金投入创新企业,在法律关系上接受资金的人与出资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三种关系:债权关系、股权关系、赠与关系;在实践中股权众筹、众筹赠与很容易理解,在实践中出现的对一些创新项目,例如,通过众筹完成一部动漫电影,动漫爱好者众筹出资,动漫电影问世,爱好者可以免费或享受打折收看,本质上这是一种债权,是一种附条件的合同债权,创作者应该做出相应的承诺并遵守。
创业创新中四创平台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活动,应该民事活动的规则,进行各种契约化的运作,可能在创新之处,凭兴趣和事业心可以,但是,当创新创业成功,特别是创新企业在各种资本市场上“上市”(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创业板),在资本扩大效应作用下,原来的一些裂痕就会无限放大,出现“可患难,勿富贵”的争分,从而使创新企业“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因此,在创业之初必须用契约精神审视创新创业平台,按照相应规则加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