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黑名单”,真正意义是为了摒除不文明行为
李华新
近日,国家旅游局公布第四批游客“黑名单”,5名游客上榜。其中,3名四川游客因对座位调整不满在机舱内大闹,1名上海游客在日本便利店殴打店员,1名湖南游客因随行儿童购票问题砸伤随团导游。自今年4月6日施行《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后更名为《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国家旅游局已先后4次公布“黑名单”,共计16名游客上榜。(据新华社12月19日报道)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必须制止曝光,对此不应该有异议。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点的在国内属于家丑,有的是国外出现,也是属于不文明行为的走出国门后,严重玷污了国人的我们形象。对此,用黑名单的方式予以曝光,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而至于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应该需要进一步的处罚还是只是一种警醒,也实在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纠正来加以克服的。
而实际上这样的黑名单公布之后,会在实质上起到多大的遏制作用,起作用还是有限的。据媒体报道,因去年“泡面泼空姐”而于今年5月上榜的一名游客就表示,自己已看到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信息,但到目前为止,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他说:“从泰国回来,我就去了韩国。大不了不跟团,自由行就是了。”可见,如何让“黑名单”展现出应有的震慑性、约束力,还需要有关部门仔细考虑。否则,处罚太轻、不到位,“黑名单”就有沦为“稻草人”的可能。这位网友的分析还是比较中肯的。那就是黑名单不能一发了之。
现在提倡旅游外出休闲,而真正的休闲冉给身心得到休憩,不文明的方式也是让人诟病的行为,如果你是不顾廉耻的继续自己的行为方式,那么就是把这份黑名单直接贴到你的脑门上,也管不了多大的用。
因为旅游部门需要游客,尽管你这样的游客不受待见。但是这样的道德成本并不是很高,加入你在企业在单位,你的旅游形象一旦打折,就会影响你的个人经济生活,那么你就会暗自喊痛了。那你就不会对黑名单视而不见了。
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文明旅游,还是需要正面引导,游客不是惩治的对象,游客的文明程度,也应该是和旅游业的形象一起成长的。
用一份黑名单公布于众,不仅仅是出出气。而是必须用严格的措施来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这里旅游黑名单的干部就不应该只是针对游客的,还应该包括哪些恶劣的景区品质差的导游。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