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歌十五年》之勇闯大京城


   揭秘四季沐歌各项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太阳界智库年终力作《劲歌十五年》一书创作完成。
   该书从独立观察员的角度,讲述了四季沐歌诸多重大决策和抉择背后的故事,较为完整的梳理了四季沐歌发展的轨迹和发展之道。

                                              前 言 

  品牌就是讲故事,讲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给世界讲故事。人们往往被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故事所震撼,但大多数人,大多数企业都是平凡的。这些平凡的故事,像星星,发出微弱的光亮。星星越聚越多,夜空越来越璀璨,形成一个企业自身散发出的光芒。

  在四季沐歌,每个员工,都是故事的一名讲述者,演绎者,亲历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创造着自己的故事。又共同在四季沐歌这样一个平台上,打造着一个大故事。一群平凡的人聚在一起,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

  十五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十五年,对四季沐歌,却是登顶行业巅峰的进程。十五年,在新世纪的征程中,风起云涌。十五年,四季沐歌人步履铿锵,掷地有声,迎来了一轮又一轮曙光。十五年,是属于四季沐歌的时代,是属于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光荣与梦想的时代,是属于敢于追梦者的时代。

  一群青春激昂的人,用十五年,谱就一曲太阳能之歌,用十五年,书写了一部企业史记。造势、借势、顺大势,创新、创业、创未来。这是一个企业的故事,也是一群人的故事。

  一部《史记》,让后世人捧卷唏嘘。《劲歌十五年》,唱响一首四季之歌。

  在新的征程中,让我们追随着四季沐歌,去探寻他十五年来成长,成功背后的故事。让更好的十五年,从更好的今天开始。

                                         第一章  奔跑吧 兄弟

  兄弟 请挺起脊梁

  宁可站着骄傲的死去

  也不跪着缴枪…

  理想的重量

  承载不了现实的分量

  生命的倔强

  在被打倒之前

  绝不投降

  为了梦想 你飘荡在远方

         ——摘自《奔跑吧 兄弟》歌词
  
  这是一部企业版的《奔跑吧,兄弟》,故事从连云港的一个农场讲起……

  
  仓库里的太阳梦

  江苏连云港有一个叫东辛农场的地方,这个国营农场始建于1950年,以农业种养植为主,在这里生活着4万多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做事严谨,有正义感,为人称道。这个人叫徐新建。

  徐新建的父亲是农场干部,毕业后,徐新建被分配到东辛农场供电所做技术工作。当时的农场工作在很多人眼里都是铁饭碗,单位的福利待遇十分优越。据徐新建回忆,每到逢年过节,他家的大小袋子都要用来装单位发放的福利。

  但是,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并没有让徐新建满足。几年后,徐新建跳槽到一家大型国有制药厂。不过,徐新建很快发现,长期的办公室工作就像是在浪费时间。后来,徐新建不顾周围亲戚朋友的劝说和反对,毅然决定辞职创业。从1993年到1996年,徐新建先后做过水电安装、设备安装等多种个体生意。

  1999年,为了生存,徐新建正带着一支工程安装队到处磨破嘴皮拉工程。有一天他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不无得意地炫耀他家刚装的新型热水器,“不用电,不烧气,只要晒晒太阳,就会有哗啦啦的热水可以用!”此时,正逢阴雨天,锃亮的水笼头一拧开,热腾腾的水汩汩流出,烫得他禁不住“哎哟”一声。徐新建立刻被这个热水器迷住了,既节能又环保,正在苦苦寻求新事业的他动了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徐新建进行了较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太阳能热水器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徐新建凭借其技术功底,对热水器吸热原理进行研究之后,认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进入这一新兴行业并非难事,于是便开始筹划做太阳能。

  这天深夜,完成了一天的安装工作之后,徐新建把与他一起打拼的工友们召集到一起,给他们召开了一个动员会。徐新建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再看着别人的脸色吃饭了,要把命运攥到自己手里,这样我们才有出路,才能做出我们自己的事业。现在我们找到了出路,面前就摆着一条可以让我们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

  就这样,十几个和徐新建一起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哥们儿”带着改变命运的梦想上路了。没钱买设备,焊接机、手电钻、一台油压机,成了最高档的设备,油压机还是一家修理厂淘汰下来的。以前装个水管、安个电灯的水电安装工们凭着这些简陋的工具,开始了太阳能热水器研究和生产工作。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建不起厂房,只得在连云港东辛农场租了几间房子当车间和办公室。车间和在院子里搭起来的简易棚满打满算也就1000平方米。

      别看生产条件差,但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却是“顶呱呱”的,这和徐新建的行事风格有关。

  在公司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叫做“徐总的眼——正负两厘米”。

  故事是这样的。一次工人做门框,大家在看做的门框是不是方正,都说上边小下边大。徐新建过来看了一眼就说,是上边大下边小,而且上边是大了两厘米。大家都不相信,结果有人拿来尺子一量,果然是上大下小,而且果真是大了两厘米。大家在惊诧之余,就有人说,徐总的眼,能看正负两厘米的误差。

  为什么徐新建的眼能看得这么准?

  细究起来大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他电工出身,电关乎人的生命安全,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这就养成了徐新建精细认真的习惯,重视细节,关注细微的地方。二是因为他是实干家,早些年自己干什么都是亲自动手,从不作壁上观,从不在旁边看或指划。无论是做电、做铝合金还是做太阳能,他自己动手干的时间很长。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种实干而非纸上谈兵的结果,使他看事物非常精准。也正是这样,在质量把控上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逼出一个大品牌

  凭借质量优势,产品很快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并且已经在江苏、陕西、湖北等几个省建立了销售网络。可没想到的是,徐新建等人正要大展拳脚之时,麻烦却来了。正在使用的TYY商标并没有在工商局注册,准备去注册时却发现已经被西安的一家电热水器企业注册了,经过了解,这家带有国企性质的企业经营情况并不好,所以也没有什么品牌知名度。

  徐新建去了西安和这家企业商谈商标转让的事,一开始双方谈的还算融洽,但后来情况又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家企业突然将商标转让给了一个出来办厂的大学老师,这位老师商标意识较强,看到TYY太阳能在市场渐有名气,便以商标侵权的名义将徐新建告到了法庭,正是这一小小的疏忽,徐新建陷入到了一场持久的商标纠纷之中。

  商标之争,让徐新建心里没了底儿,广告不敢投入了,市场不敢扩张了。“如果最终商标不是自己的,前期投入那么大,到最后不就成全别人了吗?”这让徐新建很纠结。

  从国有企业辞职后,折腾了那么多事,但都是不能成大事的事,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了能够成就大事的感觉,却遇到了这么档子窝心事儿。以徐新建现在的热情想让其拱手相让那是不可能的事,市场又不等人,这样无休止的耗下去也决非上等之策。

  徐新建思来想去有了主意,俗话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企业何尝不是呢!此条路上有阻力,为何不再开一条路,多一条路就多一个希望。他的办法就是再注册一个商标,再造一个品牌,两条腿走路加大保险系数。于是一个叫四季沐歌的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真是世事难料,当时连徐新建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无奈之举竟然一不小心造就了一个行业冠军。  

  勇闯大京城

  连云港位于亚欧大陆桥的起端,虽然是全国14个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经济发展却被其他十几个沿海开放城市抛在了后面,交通、信息、人才等各方面较为落后。不过连云港也有在全国叫得响的产业,那就是医药产业,全国几家骨干医药企业都集中在这里。徐新建从医药企业那里得到一个启发,要想实现企业长久发展,人才和技术是第一位的。此时,连云港太阳能企业也已经达到了几十家,但都是“小个头”,人才和技术优势都不占优势。

   如果重新在连云港创建一个品牌的话,依当前连云港的产业条件和企业现状,很难把高端技术和人才引进来,那样的话等于又要造一个太阳能行业里的“小矮人”。那么,太阳能光热产业核心技术在哪里?在北京!

  中国太阳能光热利用主要是指中国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太阳能光热技术在一批海外归来的有志之士的研究之下,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内几大高校是他们默默无闻潜心钻研的重要舞台,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始成为中国太阳能尤其是真空管技术的高地和策源处。

  在连云港有个花果山,传说此花果山就是吴承恩笔下《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老家。徐新建的家离花果山只有半小时的路程,他是在孙悟空的故事里长大的,自小对孙悟空崇拜有加。小时候崇拜孙悟空打斗的功夫,做生意后崇拜孙悟空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利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各路神仙出手相助。

  于其蜗居在小小的农场,还不如走出去闯荡一番。于是徐新建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公司开到北京去,到人才济济的京城整合资源,寻人才之宝和技术之宝,让新公司也像孙悟空那样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这就是徐新建的性格。2000年12月,四季沐歌太阳能公司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注册成立。

  作为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发源地的北京,此时已经拥有了两家泰斗级的企业,一家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清华阳光公司,另一家是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所属企业桑普公司,这两家企业分别已有十几年和二三十年的历史,掌握着核心技术,汇集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前者是太阳能核心技术真空管的发源地,后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则是由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批示成立的,这些资源对刚刚诞生的四季沐歌来说只能仰望。除此之外,还有近百家各俱特色的太阳能企业盘踞在北京周围,争夺着各类资源。  

  徐新建到北京创建四季沐歌,让作者联想到了一件事。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了,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未来,很多人把老婆送到美国、香港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生孩子,孩子出生后便可获得“绿卡”,成为美国人或香港人,自此便可获得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和更多发展的机会。徐新建选择把四季沐歌落户在北京,而不是连云港,不也与此类似吗?虽然此时徐新建还不是个富人,却具有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出个有出息的“凤凰”来的派头儿。

  这“四季沐歌”名字的由来也颇有趣。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凭借做事严谨、待人厚道和好学的进取心,徐新建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位叫陈建军的朋友,是一家大型公司的策划负责人,“四季沐歌”一名便是出自他手。

  故事是这样的。由于在商标问题上有前车之鉴,还没等名字确定下来,徐新建就坐车到北京去国家工商总局进行商标注册,在路上对朋友提供的一些商标名称进行反复比较,等到了北京,还没选出中意的商标来。

  国家工商总局的大院里有棵大树,他就一边围着大树转圈,一边给朋友们打电话,商量到底用哪个名称好。电话的另一端陈建军老师给他起了几个名字,其中重点推荐的便是“四季沐歌”。

   由于徐新建普通话不标准,第一次读时,有些拗口,没有什么感觉。徐新建继续围着那棵大树边转边念,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念了多少遍,突然对“四季沐歌”有了感觉。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很深的寓意,非常符合太阳能热水器高端定位,便马上跑进工商总局进行了注册,就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品牌名字诞生了,一出生便与其他品牌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极限挑战

  2000年前后的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几经更迭,山东HM太阳能崛起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2003年HM在市场上推出了“冬冠”系列太阳能,在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品牌形象,在产品研发体系上拉开了与其他品牌的距离,在当时市场上没有能够与“冬冠”系列相抗衡的产品。而此时四季沐歌营销副总梁自全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能研发出与“冬冠”系列相媲美的产品,通过“借力打力”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四季沐歌市场的占有率,而且品牌形象将会有超预期的提高。

  “借力打力”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但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两个品牌的体量相差悬殊,HM是第一品牌,年销售近10亿,四季沐歌是三线品牌年销售额区区几千万。说的好听些是借力打力,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蚂蚁挑战大象,弄不好轻则会撞得头破血流,重则会全盘皆输。

  有人说: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事吧,哪怕走的慢一点,也比跌一脚好。

  有人说:真是自不量力,咱这么小的企业能和人家那么大的品牌相比,能比人家做的好?

  有人说:试一试也未尝不可,万一能行呢?别小看了咱的能力。

  各种意见纷至沓来,但这样无休止的争论下去毫无意义,发展才是第一要务。最后大家达成了一个都能接受的意见:把大品牌作为学习的榜样,追赶的目标,在比学中提升。

  思想统一后,四季沐歌很快进入了行动。经过一番努力于2004年推出了“冰火2000”产品,这款太阳能新品实现了三个行业首创,第一是首个采用2M长真空管的太阳能,吸热面积更大;第二是其支架采用了日本丰田汽车S2000的流线型设计,不仅外观漂亮而且更坚固耐用,之所以取名“冰火2000”希望它能象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温暖每一个消费者;第三是行业首家取消太阳能反光板,在行业发动了一次“取消反光板的大事件”。

  好产品还要有好的宣传。2004年雅典奥运会要举行,徐新建经过深思后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决心借助奥运会在央视上搏一把。便选择在央视5套《体育世界》栏目投放冰火2000“让热水跑起来”的广告,借助广告的力量,“冰火2000”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明星产品。

  同时,通过价格、渠道和促销上紧密配合,在高端市场撕开了一个口子。价格上,冰火2000比HM的冬冠180更高,实现了更高的技术价值;在渠道策略上,四季沐歌的专卖店紧贴HM,目的就是给消费者提供选择和比较的方便;在促销方式上,考虑到品牌影响力不足,采取在高价格的基础上给顾客提供赠品,满足了顾客的心理期望。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四季沐歌冰火2000系列产品当年销售收入突破了2000万元,并提升了品牌在顾客心中的形象和知名度。

    四季沐歌挑战第一品牌的打法,与当年蒙牛挑战伊利如出一撤。(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