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这是长期以来争论极大、至今没有定论的议题。政府干预经济并非完全行之有效,而且它若失败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是巨大的,因为政府作为一特殊的经济组织却并不遵行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准则,它制定经济法律却又身先士卒,使得民间经济遭遇成长压力,但同时它又提供其它企业可以凭借的资源。

要对这个议题所有了解,首先需要清楚政府的职能,以及职能为何而来。凡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基本的模式基础却是稳定的。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须提高人们集体协作的能力,政府作为唯一具有系统组织性的机构便顺应了这一发展。工商业的发展与之不同,古代地中海之所以得以繁荣就在于缺失统一政府的组织,个人自由的利用自己的知识,长距离的进行贸易。

自现代以来,人们发现自二战后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增强,以此来剖析其合理性,显然并不妥当。其原因也并非政府所具有的强制力,究其实质,也同样在于因应提高集体协作之需,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在小小的地球村,人们可以便捷的穿梭于世界各地,其智力、资本亦是如此。政府本身所属的特性更是伴随它而变化,政府公共支出的增长很明显的意味着政府正在试图扩大它的影响力,但是社会、科技持续的发展与革新也在稀释或者要求它这样行事。

同时,无论推行怎样的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是日益增长的,工商业、金融业的发展必然造就这样的结果。跨越国界则使得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这并非与自由贸易背道而驰,相反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但是政府干预所带来的并非完全是有益的,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利益攸关方的推动则往往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形势的客观存在并不以一时的损益为考量。

总之,我们必须分析政府扩大公共支出,哪一部分是适应时代发展而来的,哪一部分是纯粹为了增加经济影响力的。但是政府确实彰显出空前的影响力,这应该拜凯恩斯主义所赐,同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干预经济并非如期许的那般美妙,而且这让政府背上道义的标签,但是经济发展尤其继承、遵循的传统和规则,这两者的矛盾又让政府遭遇难堪。政府干预的初衷应该内生于经济活动之中,如此则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意义,这也令它必然存在与私有经济相抵触的地方。即使国家制定的经济法律和相应的经济制度也存在上述的问题,虽然它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其不足。

政府对私有企业的管治如惯例带有强制性,但是企业发展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适应市场变迁能力的企业正在成为一种力量,制造业也在其中有所调整,当然政府干预经济影响最为直接、深远的是制造业,而它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即是政府同时存在如何干预制造业的约束,否则将是失败的政策。

政府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之所以成立,其根本在于在它运作当中收集、掌握经济全局的信息,当然包括错误的、片面的、主观的那部分信息,但不管怎样,掌握经济信息使得政府拥有了在经济事务上发言的权威,如果忽视这一点,而强调政府在税收、收入分配、价格上发挥巨大作用则是舍本逐末。因此,政府干预经济基本上在于对经济信息的披露和开放,而不仅仅是对政策的过度宣传。

政府干预经济本身存在需要掌握平衡的悖论,它拥有全体社会成员和强制力,而同时也因此没有政策得以统筹的立足点,社会成员被压制的自愿意识使之效果大打折扣。可以将之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这又需要与私有经济紧密结合,没有后者的持续发展和推动需求,政府干预又何以成立。政府经济政策并非完全处于干预经济而为之,但若归于推动私有经济发展的考虑则并不妥当,它或在于纠正人们的经济预期或者理念,或在于释放一种经济信号。

政府干预经济或者它的公共支出持续增长,不能全然从一种视角去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