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联发布全球ICT发展指数IDI。中国从2010年3.69第87位上升到2015年5.05第82位,略高于全球平均5.03。其中IDI接入指标中国5.25全球5.53,IDI使用指标中国3.84全球3.64,IDI教育指标中国7.07全球6.81。
IDI指数是衡量各国家和地区ICT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从ICT接入、ICT使用以及ICT技能三个维度,选取11个分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出。其中,ICT接入包括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国际出口带宽、电脑家庭普及率、互联网家庭普及率共5个指标;ICT使用包括网民普及率、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共3个指标;ICT技能包括成人识字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共3个指标。
以下这些内容摘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与政策研究所孙克的分析文章《解读《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5)》:进一步提升我国IDI指数》:
1、存在三个短板指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国际出口带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移动电话普及率2015年排名为112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30位。
- 人均国际出口带宽2015年排名138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56位。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排名91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9位。
2、相比上年,今年我国有5项出现了排名下降,综合考虑排名下降情况及权重因素:
- 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下降8名,影响程度45%)
- 人均国际出口带宽(下降5名,影响程度30%)
- 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下降3名,影响程度11.8%)
- 固定电话普及率(下降3名,影响程度10.2%)
- 电脑家庭普及率(下降1名,影响程度3%)
3、IDI指数中ICT技能部分的3个指标,成人识字率、中学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我国排名均未提升。由于ICT技能部分权重较大,我国平均知识水平偏低的现状,成为了影响我国IDI排名的重要因素。
4、各国报送的某些数据与ITU规定的统计口径有较大差异。
- 如,各个国家报送每百户居民移动宽带用户数口径分为两类:一是按照3G( 4G)用户数除以人口,二是按照3G( 4G)上网用户数除以人口。我国报送的是3G上网用户数口径。
5、主要向上拉动来自移动宽带。
- 我国移动宽带普及率上升16个名次。
- 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8个名次。
要想准确理解IDI排名,我们先看看IDI中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摘自国际电联2014年报告):

1、基础教育指标占到了总指标的20%,对拥有近14亿人口的我国来说,成人识字率、中学毛入学率已没太大增长空间,而高等教育(大学)毛入学率提升难度也不小。三个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重复计算也进一步放大了差距,但这三个指标实际和信息化水平关系较弱。
2、个人信息化指标,占21.3%,明显拖后腿,但很难提高。
- 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比例,人口基数大,人口差异大,该指标缩小已很难。但这个比例占13.3%。
- 拥有电脑的家庭比例,这个比例占8%,但已很难提高,也不符合我国情况,我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已超过电脑。
3、固网指标,含三个指标,占29.3%。每百人中签约固话用户,由于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替代性明显加强, 我国固话用户已在持续下降。每百人中签约使用固定宽带的用户数和拥有互联网接入的家庭比例,这也是两个关联指标,联合占了总指标的21.3%,且这个指标与“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比例”密切正相关。
4、移动网络指标,含两个指标,占21.3%。每百人中签约使用蜂窝移动电话的人数及每百人中签约使用移动宽带的人数,有趣的是在使用电话人数达到每百人中80人后,这两个指标之间关联度已很弱,前一个指标更多看复用情况,而后一个指标更多看3G\4G使用情况。过去两年来,我国处于4G、3G快速替代3G、2G的时期,移动宽带用户数快速上升(2015年每个月,每百人增加1人以上),但此指标仅占全部指标的13.3%。
5、国家网络指标:互联网用户人均国际带宽,占比8%。这是印度唯一一个超过我国的指标,背后的原因是,印度的互联网用户少,且互联网对国际的依赖较高,而我国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封闭在网内。
从以上对各指标的分析看,由于IDI指标中,包含大量的与使用情况、公民素质相关的指标,作为约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提升困难。今后几年内主要的增长空间,在两个指标每百人中签约使用蜂窝移动电话的人数及每百人中签约使用移动宽带的人数上,尤其是后一个。
另,此指标体系并未能包含我国提速降费、固网光纤替代铜缆、手机替代电脑成为最主要上网方式、移动用户网速加快的正面影响,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的实际信息化水平。不过各省市可以利用这一体系,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发现并提升信息化水平。
对比印度的IDI指标:

再看看全球第一,也是我国近邻韩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