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鼎足之势,扶弱抗强缓称王(2月12日)
关键词:货币战争 鼎足之势 历史
随着大英帝国受到两次战争的打击而日薄西山,日本也在广场协议之后陷入老龄社会而经济一蹶不振,柏林墙被推倒而在欧洲大陆实现联盟局面,欧元横空出世,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逐渐坚挺,在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洗牌,至少在21世纪呈现了人民币、欧元与美元“鼎足而立”的时代的迹象。
后金融危机时代,日元欧元QE,人民币降准,随着美联储结束QE,美元就逐渐回到了上升通道,就连人民币相对于美元都出现了下跌的局势。全球只有两个国家加息,一个是巴西另一个是俄罗斯。俄罗斯加息是为了对付卢布贬值资本外逃,巴西是为了对付2014年以来日益攀升的通货膨胀。一旦美联储加息,美元还将一路高走。
非美货币不管是通过量化宽松,还是通过降息降准,在汇率市场上所表现出的“谦虚退让”,使得美元在全世界的货币体系中一枝独秀,美元得以保持其霸主地位。美元由于其指数的飙升而“回流”美国,别的国家就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进行争夺,并让其走出来,或者用利益将美元挽留下来。
坊间都在拭目以待欧元与美元同价的时代到来。想当初,欧元在1999年刚刚问世之后,相对于美元就保持强势,最强的时候1欧元相当于1.64美元,当欧元区这一盘散沙发展到不得不解体的程度的时候,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又没有达到与美元抗衡的程度,那么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一家独大”的局面将得到保持。
对外贸易的改善,将使得股市被拉升,因而那些被留在非美市场的美元便会在资本领域中取得利益。其实从美元结算体系中赚到的美元,不仅没有给那些赚钱的政府央行与贸易机构带来切实的收益,反而由于需要本币对冲,而被迫提高本币的流动性,并进而推高本土市场的通货膨胀。
美元变得强势之后,自然会发行更多的债券,如中国这样拥有贸易顺差而从美国那里赚取美元储备的国家,自然会将自己的美元储备转化为美元债券,并将美元债务的堰塞湖的储量越来越高。无限接近所能承受的极限。美元债务得以延续,非美的经济得到稳固,在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之中各取所需。
制订规则的人可以做寄生者,遵循规则的人就只有靠勤勉与忠诚来生存了,游戏规则似乎就是如此。
美国似乎总是能早一些参透全局。你可以不需要我,但当我与你最需要的东西绑定在一起,你就摆脱不掉我了。从开始的黄金到后来的石油,再到当下的清洁能源,与谁都离不开的资源对接,会让自己的地位得到稳固。
美国人知道,你的对手将决定你的地位的这个道理。但这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你也需要让你的地位足以成就你的对手,如此相互影响。显然中国还不具备那方面的能力与底气。
即使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稻草人,那样子也是很唬人的。到底是为美国奉献自己的资源、商品甚至控制权,维持其领导者的地位可悲,还是在游戏中不断接近自己的极限,并殚精竭虑于系统性崩溃更可悲?
制订规则的人,只要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就会维持大局不变。而旁观者虽然未必会改变趋势,但至少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未来发展走势,而让自己不至于出现方向上的错误。
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引起欧元体系的崩溃,美国将继续成为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王者。欧元的倡导者注定不会乐见这个大陆的统一货币夭折,所以必然会维持希腊等国家在欧元区的地位,即使再闹再怠惰,都要维系彼此的关系。
战略思维都有类比性。
从历史上看,隆中对策,诸葛亮提出“盘踞荆益,联吴抗曹”的战略,其实是在后汉三国时代,最为弱势的刘备联合“老二”孙权,对抗“老大”曹操,在制衡之中缓称王,如果不是刘备在为关羽报仇而与孙权兵戎相见,还不会导致被火烧七军,并让鼎足之势失衡的结果,最终成为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在南宋末期,南宋长期受到金国的压制,偏安江南,北边的蒙古逐渐崛起,横扫欧亚大陆,金国与蒙古的使臣先后到临安(今杭州)图谋与南宋朝廷联盟,南宋最终选择的是与蒙古联手,把金国消灭,但那之后不到半个世纪,南宋也被蒙古(大元)灭亡。
就如贾春宝在多篇文章中所分析的,从国际局势上看,在欧美对俄罗斯进行蚕食与绞杀的局面中,中国与俄罗斯的合纵战略是与欧美制衡的明智之举,也是形成国际局势再平衡的核心,中国在固本的基础上,可以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与俄罗斯形成战略依托。
在当下货币体系的“鼎足之势”中,扶弱抗强缓称王也是必要的,通过加大对欧洲的投资,维持欧元与美元抗衡局面的同时,寻找自身的根据地,积累自身实力。
以投资与贸易行为支撑欧元区经济,以股权方式得到更多的技术、资源与核心资产。同时以谨慎态度对待美元债券和对美投资的问题。
贾春宝
2015年2月12日星期四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和讯网专栏 http://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