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人小米为何坚持不上市?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福布斯》网站曾在去年的一篇报道中称小米为“全球最富的私人科技公司”,这一称呼的依据也是其超过400亿美元的估值,而在今年1月发送给小米员工的新年邮件中,雷军表示“2014年,小米一共售出6112万台手机,增长227%;含税收入743亿元,增长135%”,更是骄傲地宣称小米已经成为“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市场份额领先的公司”。

就在去年,三星中国研究院高管曾经对媒体表示,如果小米手机2014年出货量能超过4000万台,就应该可以生存下去,并正式挤入智能手机厂商的序列。而当大家知道,小米手机2014年出货量超过6000万台的时候,包括三星、华为、联想在内的大牌厂商都为之震惊。并开始重新审视小米这个后起之秀。这个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挤进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三的竞争对手,着实让所有国内生产手机的大佬们全都对其刮目相看。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如此好的业绩面前,小米反而对IPO之事看得很轻。就在去年底进行的第五轮融资中,小米凭借450亿美元的估值融得11亿美元,这一估值已经达到世界顶尖科技公司的级别。而雷军却在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分论坛上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在未来五年内没有上市计划”。如果单从发展的速度和业绩来看,现在恰是小米IPO黄金期,那么小米为何却在IPO方面显得并不急于上市呢?

首先,小米如何保持业绩的高增长,就很成问题。因为小米要在美IPO,就必须要给投资者一个高增长的预期,否则小米会像其他中概股那样,只能落得个被做空的结局。虽然小米2014年的增长率高达200%多。但是我们却发现,电商市场智能手机购买需求已经趋于饱合,即使再来一次换机潮,存量也远不会有之前的那么多。也就是说国内中低端手机市场已经饱合,而并不支撑小米业绩的高增长,

更要命的是,虽然小米在雷军的运筹帷幄下,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多个领域,包括地图、影视、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移动安全、新媒体、电商、手游等。但是,在去年披露的一份机密文件显示,2013年小米高达94%的营收源自手机销售。虽然我们还无从得知2014年的具体数据,但手机硬件仍是小米的核心业务。所以即使现在小米能够在美IPO,它也很难给美国投资者一个业绩持续增长的预期,市场很难给出更高估值。

再者,小米手机能有今天靓丽业绩,少不了高通对其幕后的支持,特别是高通与国内大多数厂商所谓的“免费反向许可”协议,该协议在专利方面给予小米很多支持。这份协议指的是当手机厂商向高通购买芯片时,则应无条件将专利授权给高通,高通可以将该手机厂商的专利给下一个购买高通芯片的客户使用而该客户无需向专利的实际持续者付费。

但可惜的是,210日,发改委公布了高通反垄断案最终结果,并处以60.88亿元罚金,同时还要求高通取消“免费反向许可”这样的霸王条款。这就意味着,华为、联想等企业的专利将不会再给小米免费使用,这对于一个拥有专利不多的小米而言则是一个坏消息。

在国内中低端手机市场趋于饱合的情况下,小米当然可向海外市场拓展空间,但由于缺乏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在海外市场上也处处受制于人。去年12月,爱立信与小米在印度拉开了专利大战,首先通过控告小米侵权让德里高级法院下令在当地禁售小米手机,随后经过双方协商,搭载高通芯片的红米1S得以在印度继续销售(每台设备需向印度法院预缴100卢比的押金),但使用联发科芯片的红米Note则遭到全面禁售。爱立信与小米的专利诉讼案将会在今年2月再度开庭,如果小米不敌爱立信,那么必会遭到更多专利商的围攻。

最后,小米陷入微利状态,要想开拓国内线下市场,只有涨价,但涨价会失去其原来的低价优势。美的集团的报告曾指出,小米的净利润率仅1.3%,如果小米将未来的增长主要移至线下市场,除非提高售价,否则利润率将会更低。

剩下小米只能搞多元化发展,现在看来,小米在其他领域多元化发展(诸如智能家居、手游等)都乏善可陈,而唯有MIUI(米柚)的利润增速还算不错,但是MIUI作为小米手机的操作界面软件,只有手机需求量大增时,才能具备更广大的赢利点。而现在手机市场需求疲软,仅是MIUI也难挑小米未来业绩增长的重担。

小米在如此好的业绩的情况下,为啥还不肯上市?其实,小米高层也有苦衷,要想上市必须要有良好业绩增长预期,否则很容易被海外机构做空。而事实上,国内中低端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合,不再支持小米业绩的高增长。更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小米在国内外手机市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显然小米手机的高增长已不可持续。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手机利润微薄,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这种情况下,既使眼前有良好的业绩,但长远来看,小米的发展前景极具不确定性,而只有继续稳扎稳打,才能做得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