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怒江(4):夜宿大板桥


回到怒江(4):夜宿大板桥

 

    201521日。

    昆明机场原来在巫家坝,我外婆所在的村子就紧邻着机场;小的时候在外婆家生活,和小舅舅一起经常从自留地穿过铁丝网到机场跑道上玩(那时候一天也没有几架飞机)。后来,昆明机场搬到大板桥;我母亲年轻的时候就在大板桥中学任教,而我父亲则是驻军部队的军官。

    这些年,因为乘坐飞机,曾经很多次从大板桥附近经过。每一次,都会努力想象一下自己出生地的小镇景象。这种想象如雾一样混沌,如云一样飘渺;毕竟,在我曾经双脚落在那片土地上的时候,记忆还完全没有形成。有时候还会设想一番,什么时候到小镇上看看,仅仅为了使那三个字具体化一点点。

     二月一日夜间十一点多才到达昆明机场。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就要飞往大理,于是就预定了大板桥一家酒店。我未曾奢望看到它曾经是什么,只希望目睹它现在是什么。不过,这种愿望也不是特别的强烈。这个地方对我确实并不意味着太多的意义。

     下了飞机,给酒店老板打个电话。未几,小老板开着中巴车来了。听他说话,看他样子,不像是昆明人。在我的印象里,昆明人是云南人中的异类。我印象中的云南人,总体上来说具有第三世界人类的朴实本分木讷自然的特点;而昆明人,从外表上看就是很精明的样子。小老板个子小小的,脸色黑黑的,似乎离开庄稼地还不是太久。

    离开机场,车子就驶入一片漆黑之中。感觉道路还有些颠簸,又是曲曲弯弯的。车窗外,刮着风,下着雨。昆明有“一雨成冬”的说法;在这个冬天的夜晚,确实有些阴冷。十多分钟后,车停下,到了。眼前是一条窄窄的小巷,路灯昏暗;道路坑坑洼洼,到处积水。路两侧是一家接一家的“宾馆”、“酒店”、“客栈”。如果不是小老板的朴实和自然,我会怀疑自己被拐骗到了黑点。

     我是在“去哪儿”定的这家酒店。在网上,这家酒店评分很高。开始还有些怀疑,住下后发现确实不错。这家酒店的老板姓戴,来自会泽。酒店开业才几个月,设施还算完备,卫生还算整洁。一百块左右的房价还包接送,实在是物超所值。小戴老板的忠厚老实,热情好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办好入住手续之后,小戴就帮我把五十多斤重的旅行包背到房间,第二天早上上车和下车,也是他帮我背上背下。第二天一早五点多,小戴就将我们叫起,因为我们要赶七点的飞机。

    出门的时候,还是只能看到一条窄窄的巷子,一路昏暗的灯光。不过,与昨天晚上初到时的茫然相比,此时的感觉要具体、现实而温暖了一些。至少,“大板桥”不再只是三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