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抢红包”无疑是刚刚过去的2015年春节假期的最大看点。阿里马云在春节期间自掏腰包发放近100万个支付宝红包,两分钟即被抢完。而微信也不甘示弱。通过与央视春晚的首次携手,从除夕晚上8点开始,用户“摇一摇”手机可以抢到由各企业赞助商提供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数据显示,春晚播出期间,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高达110亿次。
与此同时,阿里系和腾讯系的两大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QQ也没有闲着,每个整点派发的明星红包和企业红包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刷屏模式。受此启发,各种“打车红包”“旅游红包”“流量红包”“理财红包”也快速传播,春节发红包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通过新媒体自我营销、提升用户品牌认知和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普通百姓为图喜庆气氛,也乐衷于参与“红包大战”中来。仅微信红包在除夕夜一天收发总量就达到10.1亿元。虽然红包大战落下帷幕,微信支付以近4倍的红包量完胜支付宝。但是谁胜谁负已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微信和支付宝等互联网企业为何要向“全国人民大发红包”呢?他们这样大把烧钱的背后有何商业利益可图呢?
首先,移动支付乃互联网企业必争之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想借“发红包”的方式来提高客户群的粘性度。移动支付引领着一个已经形成“物流、信息流、客户流”自循环的消费服务产业链。2014年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8万亿元,同比增长390%。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移动支付的习惯。支付习惯的根本改变让消费者有更多几率选择购买产品,毕竟在很多产品消费过程中,支付方式是消费偏好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方式符合未来中国消费主力群体80后和90后对消费时尚理念的需求,是在培育和扩大中国未来的消费主力。
再者,红包大战加速移动支付的普及,是启动消费拉动经济的引擎。今天中国的消费问题已不是无钱可花的问题,而是有钱该咋花的问题。相比银行比较呆板的付款方式,移动支付平台正扮演着连接市场、客户、企业三大消费资源复合型角色,能够提供全方位消费服务。从消费信息传播到为消费咨询再到订单处理与线上支付,已经完成了一条龙消费服务。
对于发红包的互联网企业来说,通过发红包的方式可以结交客户,而客户再反向去了解企业及其产品。本来一些大叔大妈们都比较忌讳移动支付方式,有人甚至还从没有使用过移动支付。而春节红包大战的开启,将使更多中老年群体都加入到“抢红包”队伍之中,而由于他们的加入,将会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培养出更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所以将网络红包变成全民狂欢的游戏后,使未来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不仅是年青人的天下,更会有中老年群体的参与,所以互联网消费的启动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红包狂欢不仅加速了移动支付的普及,而且开启了消费拉动经济的引擎。
最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想通过发放红包的方式,获得大数据反馈,这对于企业改善经营与改进产品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吸引更多的人群来此消费。应该说,移动支付并非单纯通过提供便利的支付方式来提升中国消费者的能力,更是从提高整体消费效率来铸造互联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提高整个环节的消费效率则需要大数据的支持,以便使互联网企业有针对性的弥补自身之不足成为可能。
今年春节的“红包大战”打得如火如荼,花样百出,吸引了无数国人的眼球,而红包大战的背后,并非是互联网企业 “人傻钱多”。现在看来,移动支付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互联网企业出钱来大发红包,不仅可以提高客户群的粘性度,更可以吸引更多中老年群体加入到移动支付领域,进而促进移动消费的发展。当然,发红包之后产生的大数据可以让互联网企业更有针对性的知道客户群体消费的切入点。所以春节“发红包”并非无利可图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