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死制造业与房地产能助推转型经济吗?
制造业崩溃式下滑态势里有转型经济的萌芽正在生发吗?房地产僵死之状使投资增长断崖式跌落里有转型经济的嫩芽巳在摇晃直上吗?打工潮早巳下了一个台阶,真正的转型经济却不幸的发生在那些诸如
“先破后立”是农民造反的层次与素质表现,陈胜吴广以及大块吃肉,使缸子灌酒的梁山好汉可能喜欢这种造孽的做法,可我们的现代社会一眼望去却是眼镜一片,那为什么还要去跟着草莽的汗馊味,整出眼下这片一地鸡毛呢?
不要以为中国社会的承受力无限,那都是一些缺乏气节的史家胡诌所致的误区。我们的经济尽管已经滑落了它昔日的铠甲与荣光,但在这座尚未竣工的大楼框架的底下,仍站立着无数的无助屁民,他们全都张着大嘴,等待着正在变脸成一座烂尾楼的高塔上能够落下一块尚能吞咽下的瓦砾。民生早已在越冬,尽管采取坚壁清野的率先冬眠,似乎也难以熬过这个来势汹汹的寒冬。
我们的荒唐往往比百业凋零下,却硬要闭眼让人转消费拉动型经济还要荒诞不经。明明寒风巳穿透破衣烂衫而直达刺骨,却仍瞎吹服务业转型拉动经济增长。你总不能为一群面有菜色而囊中羞涩的穷困潦倒之徒提供优质服务,然后大赚其本来就没有的钱财吧?我们的经济政策总还是要与梦话有所区别吧?先破掉原有的经济结构,无所依托的转型服务业与消费经济,无异于缘木求鱼,异想天开嘛。我们可能干掉了自己的衣食父母,然后,在称王称霸了一阵子的狂躁之后,却发现四下里早巳无人观瞻与喝彩了。所谓转弯,并不是要先干掉转换之车,再扳正一辆早已不存在或巳破烂不堪的破车,而是要精心的维护好原有的车行状态,在其无虞的状态下,再小心翼翼的试着转舵。可我们发现这个赶大车的驾手却十分鲁莽的驾驭,正在把一辆严重倾斜而即将倾覆的车辆,以危厄状态驶向坠落的悬崖。
减速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提供动能,接济不上去的难堪处境使任何新生的努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生机与幸运。继续增速又深惧可怖的金融与财政困境会因加剧而走向一场真正的危机,从而会使前程不明的投资领域显得更加多疑与如履薄冰。当然,国际经济态势波诡云谲,美国经济正在步出底部并冲着中国狞笑,加上美元的冲击力与汇率及反自贸区的TPP手段等,中国经济的确有些芒刺在背。
制造业的倒闭潮与撤出潮似乎并没有警醒决策层,经济学界的糊涂加上居心叵测的夹杂又冷嘲热讽的站在一旁,兴高采烈的高唱着制造业的好死有利于新常态到来的挽歌。其实人们仍在没心没肺的故意忽略制造业大面积死亡的背景,实际上就是短中长期消费市场前景的一概不堪入目。我们正在指望一个衣衫褴褛的破落户,来把我们曾经轰轰烈烈的隆隆火车搞成熄火车停。这一景象实在是太过刺眼而荒诞得无以复加。显然,我们没有为制造业的转型预留下足够的弹药与前路指引及路面照耀的动力余火,如此,制造业不在煎熬中被熬干,也要被愈加勒紧的困境给活活的憋死。事实就是如此,全都让困境给憋死了还要见死不救,如此,企业死亡率这么高,你让谁去抽身转型呢?难道就让一些新冒出来而投机心切的初出茅庐者,去重演改革开放史上曾不断上演的一波三折的投机风潮吗?看来,我们的制造业政策正在犯下对不起历史的错误。
再来看看房地产市场。除了照本宣科的诸如惯性加税的房产税照收不误之外,我们还有别的活儿可干吗?无脑政策正在吞噬掉这一领域中残存的生机。尽管房地产开工的投资几近萎缩至死,但地方政府债危机势必会因一下子拔掉了土地财政的奶嘴而接踵而至。尽管如此,PPP改革正像一次野蛮而没必要的外科手术,这一“过度医疗”的典型做法把一个并未将死之人活生生的架上了开膛破肚的手术台。先掐断财源,再饿个半死,最后一站却是在毫无活路之下,再来一个替死鬼的换人战术,实在不知道谁会就此敢于跳下滚烫的油锅?因此,无人问津的PPP看上去更像是又一根勒紧裤带的绳索,在封死嘴巴之后,唯一的一招和最后的一招只能是勒紧裤带。如此,何来的开源财富流去冲抵过去的余孽?地产作死,基础设施工程又以PPP卡住,投融资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反动口号”,那么,谁会以替死鬼的身份跑来接血呢?予人方便自己方便,难不成我们忘了祖训,不给人活路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了吗?
总之,即使转型经济比上帝或马克思还要正确,那也不用对原有的经济增长形态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没有对土壤的亲和,何来的茁壮生长?我们缺乏的为什么永远是反“本本主义”的习惯和自觉的实事求是?
老夏
20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