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管理之道


民营家族企业的自我突破:三顾茅庐

事业的核心需求


 

刘备的企业是一个民营的家族企业,家族里没有他的亲兄弟,但是关、张二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关羽、张飞在这个家族企业里担任的职务都是营销副总,家族企业的核心力量已经有了,为什么刘备还要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呢?原因是很明确的,是事业的核心需要和战略思考的结果。公元207年,刘备再次被曹操打败,到了新野,他带着团队的核心成员刘、关、张、赵云等等这些人去投了刘表,刘表当时也是中国比较大的集团,他把刘备安排在新野做一个县令。在新野,刘备认真进行了自己的创业总结,刘备认识到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另外自己是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需要引进家族外的高层次人才,需要一个CEO来驾御全局。

刘备总结失败的教训,他认为失败并不可怕,把失败变成学费,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把握自己今天正确的举措,这才是最重要的。刘备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只有企业愿景,却没有具体的战略策划,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对CEO的要求:战略策划能力、执行力


 

刘备集团是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刘、关、张结义为兄弟,赵云虽然没有结义,但是跟兄弟差不多,他们都是优秀的营销人才,但是没有战略的协调能力,需要有一个CEO来驾驭全局。当时他的管理格局是:刘备是董事长兼CEO,他认为要完成两大任务,就是要找到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要有执行力,所以需要一个CEO来驾驭全局。这是刘备在新野痛定思痛思考的结论。


 

在创业的过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自我的思考和反思很重要。正确的思考才能产生后续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可能推动企业实现改变。


 

刘备需要CEO,但是团队内部却没有人能够担任CEO,只能超越家族成员内部去找,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一个自我的突破。CEO必须具备战略的策划能力和执行力,能策划出适应企业实际,具有完全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此外,还要有带领团队完成战略的能力。


 

诸葛亮浮出水面:荆州名士的推荐


 

明确目的之后刘备到处访贤才,甚至有条件的就去借或者请。刘备经过徐庶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推荐,对诸葛亮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再经过荆州名士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的推崇,下定决心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选择刘备的五个原因


 

刘备选诸葛亮是企业需要一位CEO解决战略问题和执行力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这里总结为五点原因。


 

1.“帝室之胄”,正宗的皇家血统

就如同现在有的人去会见朋友的时候,谈起自己在大公司上班会很自豪一样。刘备是皇叔,帝室之胄,在刘备集团里做事,不管他的现状如何,自豪感油然而生。诸葛亮在那个年代深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这是他选择刘备的原因之一。


 

2.“帝王之相”,单看相貌就不同凡响

今天中国知名的企业家,都是相貌堂堂,气质非凡。那个年代更加讲究这方面,一看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是帝王之相,必成大业。


 

3.“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之名满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之名满天下,说出的话一定算数。今天职业经理人最担心的是如果真进某家企业工作了,有没有相应的工作条件,还有工作业绩实现之后,承诺给个人的工作条件或者回报能不能实现。职业经理人在今天往往会看到,可能在前一个月10家分公司向我汇报工作由我来签字决定一些事情,一个月过去董事长就会说“明天五家由我管,你先管五家吧”,这种事情在中国的很多企业每天在上演;还有,如果约定的业绩实现了之后,约定的回报却无法实现等等情况发生。中国的企业还不成熟,还在发展阶段,作为CEO肯定要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刘备这里不需要,因为刘备信义著于四海,天下知名,所以诸葛亮有绝对的信心。


 

4.对“匡扶汉室”企业理念的高度认同

刘备创业的最高目标是“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他的企业理念的定位很有高度。诸葛亮虽然很自谦,但是骨子里自信还是有的,必然要追求一个在企业里面有认同感的企业去做事。所以刘备的企业理念,诸葛亮认可。


 

5.CEO高位空缺,发展空间足够大

诸葛亮出山时尽管只有26岁,而要成就自己人生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必然要有一个大的舞台去发挥。刘备是董事长,CEO是空缺,刘、关、张、赵里没有任何人能够担任CEO,高位空缺,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刘备诚意的体现


 

刘备的诚意体现在三次亲自前往。这是中国历史上求才的经典,刘备待人至诚,殷勤之致,虚心求教,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更显得诚意。刘备第二次拜访是隆冬时节,天气酷寒,刘备冒雪到诸葛亮家,以显示诚意,结果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留了一封书信,信上做了自我介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第三次春暖花开的季节,又去了,正好诸葛亮在睡觉,刘备“拱立阶下”大约等了三个小时,诸葛醒来之后先伸了一个懒腰,又吟了一首诗,然后才更衣见刘备,这是他们的第一见面。


 

双方的面试


 

1.面试

刘备与诸葛亮见面之后,开始面试:首先是客套一番,玄德下拜先行礼,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大致意思是:我是汉室末胄生在乡下,久闻大名特来拜访,如雷贯耳。我来了两次,未见到先生,我留了一封书信给您,不知道您看到了吗?诸葛亮也很客气:“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


 

2.面试正题

(1)诸葛分析形势。刘备再三请求诸葛亮指教,诸葛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他说“愿闻将军之志”。刘备回答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意思是:汉朝的天下已经分崩离了,奸臣曹操把持了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想伸大义于天下,但是没有能力,到今天还是没有成就,愿先生指教,把他愚笨的脑袋点化开,帮助解决目前困难的局面。诸葛亮展望形势:“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意思是: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整个北方市场就是曹操集团的天下,曹操不及袁绍,竟能刻绍者,不光是天时的原因,还有人谋,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所以他取得了成功;曹操已经有了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非常强大,过去刘备与曹操打过仗,刘备失败是因为不该打曹操,这是决策错误。
 

启示: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确是有道理的。做正确的事是指战略选择要正确,要把握一个正确的事情。

所以在这里诸葛亮告诉刘备,短时间内不要去碰曹操。孙权在江东的势力,经过他爸爸孙坚、哥哥孙策到他本人已经经过了三个人的手,地势险要,老百姓愿意接受他们孙家的统治。如果说曹操的定位是竞争的敌人,那么孙权就是同盟的对象,大家可以合作。

(2)“隆中对策”的核心谋略。既然背面不可与曹操争风,孙权又为援而不可图也,在这样的定位之下,北不行,南不行,如何取舍,这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任务。诸葛亮的独到见解充展现了他的的远见卓识。

“荆州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意思是:现在将军是在荆州刘表集团的新野县,荆州之地本身交通很发达,四面通行,刘表不能长期坚守下来,北、南暂时不考虑,脚下这片土地是老天送给将军的;如果取得荆州还是土地相对少,那么益州沃野千里,地势险要,在刘璋管理下益州暗落了,益州自民阴而国富,智能之士希望名君来管理此地,将军是帝室之胄,是有很好名声的人,对这里英雄有感召力,将军应该首先取荆州为家,然后往西发展,达到“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的效果,先取荆州,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3.面试结果

得出战略规划:“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诸葛亮的战略规划陈述完毕之后,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这个面试结果超出刘备想象,诸葛亮的战略规划使刘备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对他有很高的期待,也有很足的信心,但是诸葛亮这样的表现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面试的结果更加坚定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信心。


 

聘用谈判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刘备此时明确提出请诸葛亮出山到自己的企业任CEO,共同创业,追求事业共同的成功。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刘备真情的流露,诸葛亮看刘备“其意胜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现实启示:有求才之心更要有求才的行动。每个人创业的都有远大的梦想,历经波折,要敢于聘用高层次的人才,聘请高层次的人才需要在理念的层面上有共鸣。


 


 


 

 


 

刘备留才的秘诀

事业前景留人:远大目标的感召、帝王之相


 

事业前景留人是刘备留才的一个秘诀,具有远大目标的事业前景是具有感召力的。刘备在创立自己的企业时,也正式宣告了自己创业的目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刘备创业时尽管起点很低,但他追求十分高远,敢于以“匡扶汉室”为发展目标,一方面激励自己;另一方面感召人才,让自己的追随者为目标激动。今天有的企业的员工,他们在企业通常能有自豪感:“我们不是加盟一家普通的公司,我们是要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会让人热血沸腾,在普通公司上班追求的是一种物质条件,生意追求的是金钱的增加,而事业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实现,能够对社会、对团队、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价值,这才叫事业。刘备留才首先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感召,所有的团队成员都知道他们在刘备这里是追求一个远大的目标,成就自己人生的事业追求。


 

感情留人:仁义之主


 

刘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公认的“仁义之主”的盛誉,与团队成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使整个团队非常团结和坚强,刘备请到诸葛亮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卧则同塔,终日公论天下之事”。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长期相处的过程当中不仅增进了感情和了解,而且增加了信任度,这为刘备对诸葛亮即将展开企业战略实施提供了基础,所以刘备敢于授权于诸葛亮,授权的力度之大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刘备仁义之主的体现是对下属很宽豁,工作当中,讲无情制度,友情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制定应该严格,但是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有感情的因素,刘备在留才方面做的非常卓越,值得今天的企业借鉴。


 

现代企业留才方法:


 

(1)事业前景留人。

(2)感情留人。

(3)待遇留人。


 

 

刘备管理实施的要点

企业文化建设


 

刘备建立的是用“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员工思想。

企业行为是一个具有统一性的组织行为,但是每个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尤其是思想的差异更大,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需要员工的行动相对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刘备与关、张桃园结义,建立了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关羽毅然辞别曹操,是刘备企业文化的胜利。员工的思想、价值观、行为能够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逐渐的统一,就会把企业相对差异巨大的个体凝聚起来,团队建设就会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


 

合理授权,保证执行力


 

1.带头听命

诸葛亮到任不久,曹操听说了这个消息,知道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一定想干一番大事,就派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目标直指刘备,一方面,全体员工的目光都盯在CEO身上,面对这个挑战,诸葛亮如何出招?另一方面,这时的诸葛亮的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刘备虽然非常信任他,但是关羽、张飞醋意大发,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很清楚,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管理平台要建设好,所以诸葛亮没有先回答怎么应敌的问题,而是直指要点所在,“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刘备把剑印交给诸葛亮,自己首先听令,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


 

2.制止挑衅

在刘备的大力支持下,诸葛亮的命令下达了,但遭到了阻力。刚刚做完部署,关羽、张飞就来挑衅他,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面对关张二人的当场挑衅,诸葛亮很清楚,军情紧迫没有时间解释与沟通,因为董事长已经绝对授权给CEO,所以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气氛立刻剑拔弩张,这时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这是诸葛亮指挥的第一个重大行动的一个场景。


 

 

刘备管理的特点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盟

慧眼识人,睿智知人

给人才最能发挥的舞台

给人才最大力度的支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关注我


这是张正平的公众号

这是张正平的自媒体


------分享·交流·收获------


 

微信号


 

zhang-zhengping←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