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油站的重视,始于很久以前,竞争品牌给我们的教育。当时,我在负责广合腐乳,由于我们对竞争对手盯得很紧,我们甚至知道他们每天生产投料的数量,结果发现他们的投料异常增加。奇怪的是居然不知道大约的去向,结果发现了一条忽视的渠道,在加油站、高速公路休息室里,竞争对手把他们产品陈列得满满都是,而我们的产品只有零星或根本看不见,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也是一条销售渠道,这个也正印证了在本章前面讲的“看不到销售渠道,或者忽视了某个渠道,生意自然就没有突破,只有看到,才能得到。
加油站和特产店的分销特点
都是当地调味品为一种地方特产,当做一种礼品由旅游者购买走。很适合旅游城市,做为一种特产进行销售,因为这此地方位置特殊,加之目标顾客购买力强,销售商利润都非常丰厚。他们推什么,顾客就买什么。因此,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1、产品组合
携带方便,包装大方。特产多数是做为礼品送人,所以,包装方面要得体大方。另外应该有两种包装,一种是实惠装,另一种是礼品装。实惠装,多为购买者带回家自用,而礼品装则为赠送亲朋好友。
旅游景区的包装不能太大,因为这样游客放不进行李箱。口味又要多一点。
2、提醒购买
在售卖特产的地方,多数为特产店、商超。通过生动化来解决问题。
价格组合,之后推向这些渠道。
3、生意决策
有很多厂家,对于加油站和特产店重视不购,主要原因是,这个渠道销售量有限,但是维护起来也很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产品展示的渠道,用来影响全国市场,那么,你会觉得非常值得做。
这里主要是启发大家的思路,操作其实简单,要看到这一步倒不容易。
注:本文为陈小龙先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媒体刊登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请联系陈小龙先生本人授权(陈小龙先生微信号:cagochen)。更多调味品营销相关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调味品123”微信公众号。
陈小龙先生,调味品中国市场著名营销专家,现任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包括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佳隆食品、新加坡福达食品(味事达酱油、广合腐乳)、美乐食品、百利食品、百味佳食品、中粮集团、双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恒安集团、洽洽瓜子、维达纸业、西麦麦片、小糊涂仙酒、丹宝利酵母等。陈先生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调味品行业研究文章,足迹遍布中国本土近30个省市自治区,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新产品上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等研究极为透彻,他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销售与市场的研究,为中外调味品及餐料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智慧支持。陈先生是中国调味品协会撰稿专家、《销售与市场》《新食品》《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撰稿人,并作为营销专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提供观点。陈小龙先生是全球第一本调味品营销专著《调味品营销》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