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9时许,北京百荣商场二期C区7层仓库起火,火势蔓延至8层。火灾过火面积约2800平方米,毁损70多个格子库房的货物,共有62个消防中队、165部消防车、850名消防员历经71个小时方才扑灭,有消防人员的帽子都烤化了。警方经调查确认为纵火案件,并锁定韩某(河北省人,系百荣世贸商城内一商店员工)有重大作案嫌疑。经初步审查,嫌疑人交代自己在百荣世贸商城仓库内用打火机将纸箱点燃,引发火情。当究其动机时,16岁的男孩竟是为了追求“刺激”。
这一动机,彻底的让笔者震撼了。刺激?熊孩子,玩大了!你刺激的不仅是你、你的家人,还“刺激”到了火灾殃及的商户乃至救火的消防战士。好在这次没有损失生命,只有巨额财产损失。刺激?你知道刺激的底线吗?你知道刺激的后果吗?
不可否认,16岁的男孩追求的“刺激”,是社会留下的苦果,有责任的尤其是他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人群,甚至还包括影视作品在内的社会文化。现在的社会太讲究“刺激”,如原来打牌有在脸上贴纸条的,有钻桌子的,现在则讲什么带“彩”,否则就没了“刺激”。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家长便用物资“刺激”。影视作品为了票房价值,编剧导演就从多个角度为观众设计感官“刺激”。商家为了揽到大宗业务,有时要用别墅来“刺激”权力。厨师要“刺激”食客的味蕾,毒贩要“刺激”吸客的心灵。总之,你有七情六欲,就有可能会去寻求“刺激”或被寻求“刺激”的。那么,我们应该从熊孩子的“刺激”中吸取什么,又该如何防范未来熊孩子的类似的“刺激”,就很值得思考。
刺激,本不是什么贬义词,比如,国家为了拉动内需,还“刺激”消费呢。我们社会上的“刺激”,有的要有个“界”,有的要个“度”。比如:杀人、放火类的“刺激”就超越了国法的“界”,“家外安家”包养情妇类的“刺激”就超越了《婚姻法》和家庭道德的“界”,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类的“刺激”就明显超越了党纪的“界”。还有公序良俗的“界”,贪赃枉法的“界”,损人利己的“界”,社会公德的“界”等等,总之,你寻求的“刺激”,必须远离社会公认的“界”线;再比如:饮酒很“刺激”,却需要有个“度”。彩票中大奖很“刺激”,也要有个“度”。还有炒股致富很“刺激”,飚车很“刺激”,吃某种食物很“刺激”......生活中的一切“刺激”,都要有个“度”。
刺激,还可以有另一种方式获得。如:为国家争得荣誉、作出贡献、为社会创造财富。象获得世界冠军、诺贝尔奖、两弹一星功臣、感动中国人物。结果被社会认可,就很愉悦,很兴奋、恐怕也很刺激 。取得成功的过程,也很高兴、很享受,甚至也很刺激。这好像离我们民众很远。其实,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追求,老百姓有老百姓的享受。我曾经写过关于陀螺和正能量的感悟,说的是陀螺因为代表正能量的旋力而不倒,那个尽力给陀螺正能量让其旋转的持挥鞭人,则是很愉悦、很享受、也很刺激的。同样,当我们尽力给社会这个大陀螺以正能量时,我们也会因获得愉悦的享受而倍感刺激的。
“刺激”一席谈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