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棕与荣苏和二人写生油画展在北京草场地国际艺术村举行
本刊讯 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积极呼应中国今年首次为此举办的大阅兵,3月14日下午三点由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主办,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美术馆承办的中国美术大阅兵电视邀请展系列首展“古棕与荣苏和二人写生油画展”在北京草场地艺术村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美术馆举行,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董事局主席李静,参展艺术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棕、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荣苏和,本次画展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宛少军,本次画国际展策展人、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美术馆馆长曹喜蛙等来自首都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及书画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本次联展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宛少军介绍说,古棕与荣苏和先后留学于俄罗斯,浸润于俄罗斯深厚的人文自然,成为他们共同的游学背景和心灵印记。无论是在列兵美术学院还是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的美术教育成为他们人生旅程和艺术成长中的重要滋养,为他们此后的艺术追求打下了重要的学术基础。正是在异国的求学过程中,他们得以鲜明的艺术感受,把中国的民族艺术传统和俄罗斯的民族艺术传统做过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更加清醒地把握异域艺术与文化的要领所在,并从这样的思考出发,去梳理和探索属于各自的艺术理想之路。
在多年的艺术求索中,古棕与荣苏和都对风景产生了极大的兴致,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进行研究和创作。他们深知风景画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绘画体裁,一种怡人悦目的视觉式样。他们把风景作为一种创作,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民族艺术传统连接在一起,同蒙养浩然之气的中国山水画传统连接在一起,并以现代画家的时代视角,在风景中探寻着人生的感悟、思索与别样的意义,追寻着现代人安顿精神与心魂的憩息家园。
宛少军进一步介绍说,古棕重视画面意境的匠心营造,自然景象经过他的审美关照在画上呈现出一种宁静、安然、内敛、无华,略带忧郁的精神气质,这其中深隐着现代俄罗斯美术对他的潜在影响,他的造型严谨而不刻板,色彩单纯简练而意蕴丰富,笔触松快而不失飘化,可见到他对民族艺术传统中某些因素的精心吸收。而荣苏和重视写意精神的尽情抒发,丰富杂芜的对景之象经由他的取舍剪裁,一切变得井然有序,有韵律地跳动着点线面的自在节奏,画面中线条的自由运用,用笔的畅快表达,都展现着他对民族绘画传统精深独到的理解、吸收和把握,色块间恰当的布局与构成,表明了他对现代艺术的广泛学习和借鉴。而画面各种灰色调丰富的色彩变化,又反映了他的俄罗斯游学背景的印记,这些多方面丰富的艺术元素都被他巧妙地融汇到自己独具个性的风景中。
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执行总监、美术馆长、本次画展策展人曹喜蛙介绍说,中国美术大阅兵电视邀请展系列是我们为呼应中国首次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丰富大阅兵的文化含义,为建设一个繁荣、和平的世界发出中国文化艺术界自己独特的声音,也将努力展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滋润的中国主流美术时代形象的一个特别策划,这个系列邀请的都将是中国美术界的名家,将有多个板块和方阵,今天的展览是名校名师方阵的一个首次亮相,能邀请到古棕、荣苏和两位教授的联展我们非常高兴。
曹喜蛙说,古棕与荣苏和的俄式油画艺术的功底都很深,在当代艺术都在一窝蜂的追捧西方美术庞然战车尾气的时候,他们二人则一方面坚守中国传统美术发展创新的基础,一方面则恪守在经典俄式美术油画的象牙塔式探索里,一招一式反而给人以清新的面貌,色彩沉稳,笔触独特,此次展出的30余幅写生风景油画呈现了他们近年来在中国安徽、广西等地的写生成果,面对当代艺术的雾霾天气真的仿佛有点西北风的感觉,令人清爽、透气、呼吸自如,仿佛已脱离了现代文明的苦海红尘。另外,中国美术大阅兵电视邀请展包括传统水墨、书法以及油画等系列展,敬请期待。
【艺术家古 棕】 1958年生人,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6年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毕业作品被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收藏,1997年作品被国家外交部收藏。古棕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主任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吉尔吉斯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欧美同学会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中俄友协理事,北京油画学会理事。曾获乌兹别克斯坦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方骑士勋章。
【艺术家荣苏和】 1959年生人,蒙古族,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多所美术院校客座教授。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修油画,1985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进修,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派往莫斯科留学深造,2006 年入住北京环铁国际艺术城,先后在莫斯科、北京、深圳、包头、香港、韩国等举办过个人作品展,作品被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及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的收藏家以及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