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一日“秒杀双虎”验证四定律


中纪委一日“秒杀双虎”验证四定律

  3月15日中午12点55分,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在两会闭幕、总理记者会刚结束,中纪委便爆出如此“猛料”,可谓“秒杀”。而正当人们聊兴未尽之时,当天17点55分,中纪委网站再次发布重磅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在3·15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天,中纪委接连发布“打虎成绩单”,并且被打的两只老虎都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一日“秒杀”双虎,反腐利剑并没有刻意回避“两会政治季”。如此快节奏、高频率、强态度,大快人心,更催人警醒。

  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话严阵告诫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守规矩、有节制、重担当。然而,翻开仇和的从政经历,除了“改革派”、“强硬派”的头衔外,更多的是“明星官员”、“个性官员”的光环,而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其明显带有“人治”色彩,他的很多从政行为和决策不讲组织程序,甚至违反法律法规。从徐建一的简历来看,他从技术员到集团副总经理,成长于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一汽。他曾官至吉林省委常委、吉林市委书记。随后又重回一汽,执掌这一中央直属国有特大型企业,徐建一也可谓大权在握。但是,无论是谁,都不能扛着发展的旗号,打着改革的幌子,任凭权力张狂,到头来非但不能为改革发展推波助澜,还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不可任性用权。

  言行必须一致。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做人之本,更是为官之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决做到表里如一,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要做好,并且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包括仇和、徐建一在内的部分官员,只知道用手电筒照别人,而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仇和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小组讨论上曾夸下海口:“我们这种体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应该是世界上最廉政”,并且其在履新昆明市委书记后也曾高调表示,“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能无恃无畏”;而徐建一在今年两会上的发言,更是振振有词:“一汽将更加突出从严治党要求,全力构建作风建设新常态,为新一轮吉林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而这两位贪官在两会结束后还没来得及返程便被中纪委“留下”,再次告诫人们,贪官必虚伪,别被他们的忽悠蒙蔽双眼。

  法治永远为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然而,权大还是法大,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常常被一些官员混淆或搞颠倒。仇和向来以铁腕著称,无论是在主政宿迁期间,还是转任昆明之时,都曾被媒体描述为“官场另类”、“改革先锋”、“铁腕仇和”,被赞誉为“为政有道”;徐建一在今年两会发言上也说,一汽将突出抓好转方式、调结构,做到量增质更优,更加突出企业改革,提高经营的科技化水平,通过改革更好地解决企业发展活力问题。但是,无论是用权,还是改革,都必须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绝对不允许瞎折腾、乱作为,坚决不能不按法律规范、党纪条规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任何有法不依、践踏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努力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反腐永不停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对腐败,更需要永不停歇,要有静气、不刮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极大地震慑了腐败分子。但是,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反腐的劲头不能松、力度不能减、标准不能降。今年两会期间,“盛会不打老虎”的铁律一再被打破。两会开幕前,军方一次性披露14名军级以上干部被查情况;两会进行中,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栗智“两只老虎”相继落马。两会刚刚闭幕,中纪委又“秒杀双虎”,可谓声势强大、力度空前。同时,中央领导人更是直面反腐,态度坚决,意在向人们宣告: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老虎”必打,有问题就查、查实了就抓,无论什么时间点、不管级别有多高,谁也别想逃掉。反腐不避两会政治季,反腐更没有“铁帽子王”。只要腐败分子不收敛、不收手,反腐败就绝不会收兵。

  常言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官要有为,不能乱作为,但要奋发有为。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讲规矩守纪律尊法治,心中始终有一把戒尺,规范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不任性、不虚伪、不贪腐,努力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道上走好走稳。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