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诗人思索的轨迹,评论和赏析是读者对文学作品最新鲜的见解,升华着作品的内涵。——题记
“谁是诗者的伯乐”这个命题,源起于2010年中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的公布,被网友和大众抵斥的 “梨花体”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羊羔体”的获奖,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谁是诗者的伯乐?是掌握话语权的所谓专家,是没有功利心的广大读者,是文学奖的评委们,还是时光老人?
我不是专业诗人,只是兴之所至,偶然涉足。有幸遇到互联网信息时代,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思维观念,改变了写作与交流的方式,进而激发起了创作的热情,一定意义上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状态与气象。这些诗作于2006—2013年,正是网络相对宽松的时期,于是深埋在土壤内多年没有发芽的种子,遇合适的气候和明媚的阳光,突然生根发芽。
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文友们带着生命的热度,怀着对社会的关注与良知,一时成了朴素与天真的同道,彼此在文字中取暖,坦荡交流,温柔疗伤,慷慨放言,纯粹而恣肆,沉浸在和煦如风激情浪漫的文字中,荡漾在素素又热烈的气场里,有时几乎忘记回家的路。我的每一个作品,几乎都得到网友们推心置腹的赏析与评论。他们用敏锐的目光,真诚的呵护,期望我在诗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优秀诗歌的诗意应该是能引起心灵共鸣与共享的(但不是变异的心)。诗亦有朋友(诗友),得句之不谋而合者,如遇知音,便一掬清泪;知句之所以为妙者(知己),如马逢伯乐,字间自有陈酿流出。有时诗思就在自然和文字中间。许多时间,诗友的心灵感应,互相唱和,也能够产生杰作,甚至是绝唱! 读者对于诗歌的鉴赏就像是诗的催化剂,使诗歌在时光的长河里散发芬芳,显得更加璀璨。毋庸置疑,他们才是诗者的伯乐。
时光荏苒,有些网友已经离开人世,像台湾文友思湘,新华文友遐思之猴、悒欣等。有些文友失去了联系,像辽天鸣、华发童心、李盘铭、屈人愚等等,他们都是良师益友,因此让人倍感失落和怀念。值得欣慰的是,一直以来,我始终认真地在保存网友们为我的诗作唱和的那些有感情、有形象、有色彩的华采诗章,那些行云流水般优美、隽永的散文和评论。我曾经说过要让它们与我的诗永远相伴,现在该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互联网时代,让码字的人用键盘在人生舞台上公开做秀,积累足够的自信。文字表达的创新,语法的变化,叙述的方式改换,开一代新风。没有人可以独步天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网络是一个相对公正的平台,也是一条绝妙的通向未来的时光隧道。文友们自然质朴的心境,以及优美如歌的文字,随着岁月的远去而弥足珍贵。
岁月无声,文字留痕。现将这本《谁是诗者的伯乐》辑出,向时光致敬!
(于2014年2月初稿 2015年3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