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以爱立信三部曲(一)续
1、锲而不舍的技术创新(续)
20世纪90年代前后,爱立信公司包揽了全球绝大多数北欧移动通信系统(NMT)基础设备的供货。随着“移动电话”的出现,一直面向运营商和其他网络所有商的爱立信公司开始进入“移动电话”的消费市场。1983年,爱立信公司不仅将“真正的手持移动电话”确立为全面发展计划中的核心内容,而且还成立了“移动电话实验室”。1987年,“移动电话”成为爱立信无线系统公司中一个独立的部门。最初可放在口袋中的“柯特”型号的“移动电话”面世了,显现出将复杂的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和电池融合在一部移动电话中的可能性。很快,爱立信公司又推出新的NMT移动电话,代号为“奥利维亚”的新机型与“柯特”在外观上很相像,但是更时髦、更小巧。之后,爱立信公司相继推出“桑德拉”、“简”、“爱玛”等,每款新设计都更加迷人。1989年,爱立信公司第一部被命名为“热线”的真正的手持移动电话研制成功。虽然以现在标准看来,新产品体积稍显笨拙,但已只有口袋大小,并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桔红色按键和迷人的“军旅”风格。
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客户服务的更新和改善,全球电信业务出现了持续性的大幅增长。面对这一成长迅速的诱人市场,爱立信公司确定主要锁定三个客户群体:电信运营商、企业客户以及消费产品用户。为此,在公司战略中明确指出,占据所经营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是不断成功的先决条件,必须坚持不懈地争夺市场最大份额。从某种意义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确称得上“90年代第二大动力”,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爱立信公司发起的,且其发展进程也始终受到爱立信公司的影响。现在看来,爱立信的这一巨大成功主要归功于其树立新标准的能力、对自己优势技术的展示以及各公司间的相互合作的企业精神。进入“大融合时代”,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世纪80年代中期,爱立信公司在GSM领域早已遥遥领先;同时依靠独特的技术和经验在系统研发方面独占鳌头,并提出窄带TDMA,通过了欧洲评定标准。与此同时,GSM迅速蔓延至欧洲以外的地区,爱立信公司首先支持日本建立起基于TDMA的PDC标准;其后,美国也采纳了由爱立信和诺基亚共同支持的PCS 1900/GSM标准。1995年前后,“寻求能够提供更高带宽、多媒体能力和新业务的最佳途径”成为各方首要考虑的问题。以爱立信、诺基亚为代表的 WCDMA阵营,与以西门子、阿尔卡特、北方电讯和摩托罗拉为代表的 TD-TDMA阵营展开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激战。通过斡旋和收购,爱立信公司成为唯一一家可以提供现行所有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供应商,为3G时代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当前的四大数字标准(PDC、WCDMA、GSM和TDMA)将进一步相互协调、融合,向第三代标准发展。毫无疑问,新技术、新网络和新服务还将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大的惊喜。这是因为“融合”这一概念正在形成,并且迅速成为事实,爱立信公司无疑是促成这一发展趋势的先锋,并将由技术、服务、市场的融合形成的全新环境定义为“电信新世界”。作为一种网络平台的“爱立信 AXE”交换系统已发展为一种开放式结构,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与其它系统的互通,同时增加了处理能力、减少了空间要求,能够实现非常广泛的网络功能和服务。“爱立信ENGINE”系统作为能将电路交换网络转换成为具有IP和ATM能力的多服务系统的开发,为固定网络提供了转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致力于为全球超过5亿移动用户提供多种多样手机的同时,由爱立信公司发明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为其在百年世界电信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的功绩。现在的人们正在享受着由爱立信蓝牙耳机和手机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爱立信与微软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生产能够通过微软的移动浏览器上网的移动电话。此外,爱立信公司还与伊莱克斯和海尔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准备将“网络家庭”概念变为现实。对于宽带接入,爱立信公司的精力主要集中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本地多点分配接入系统(LMDS)和有线电视网络协议三个领域的产品开发。
爱立信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提供商,是移动通信领域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爱立信公司在GPRS客户网络方面所签署的协议数量、提供系统数量及用户数量方面均大大超过所有其他竞争对手。据统计,全球15大移动运营商中有9家选择了爱立信公司的解决方案;面临3G通信时代,爱立信公司已凭借其在2G和2.5G的市场优势、以及十多年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获得了全球40%以上的3G系统合同,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综上所述,爱立信公司企业文化中的“适应变革、推动变革的敏锐和果断”的理念,影响并将继续影响着世界电信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