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主导亚投行会不会再交学费?
-----一位会计公司的朋友问我说亚投行如此有吸引力能赚多少钱的疑惑!
汪华斌
昨天我到一家会计公司去办事,后来与一些认识的朋友聊天;说现在的金融市场只有中国最红火,因为‘不缺钱’是中国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这时有个朋友问为什么中国制造越来越萎缩的社会竟然金融状况这么好,而且还有钱办亚投行。这时跟随我一同去的一位大学的经济学老师说话了,他说难道你没有感受到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吗?这就是我们社会有钱的原因。至于亚投行这么吸引人可不是中国人赚外国人的钱,而是中国用钱维持世界金融秩序;这从2008年中国用四万亿投资保证中国市场的稳定,结果全世界都把中国市场当成了金融危机的泄洪区。正因为如此,所以亚投行的吸引力才会这么大。
是啊!当最后最后一刻挤进亚投行的不是韩日澳,而是美国远在欧洲的盟友德法意时令全世界更加关注亚投行。因为法国、德国、意大利决定追随英国的脚步,同意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是啊!当英国决定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决定加入亚投行的G7发达国家后,震惊了美国及其盟友;随后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纷纷松口。
我们知道欧洲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所以它们急需经济的刺激来实习快速恢复;再加上当今世界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剧烈变动之中,很多国家与社会都不知道新的增长理念在哪里;由于这些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支撑,所以亚投行一诞生就使大家看到了合作方向;因为依托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市场,将能使很多国家快速实现经济复苏。因为中国不仅市场巨大,而且还是全方位地‘不差钱’。
的确,从当今全球的经济格局来看,区域一体化的程度只能是越来越高;然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及缺乏互联互通问题却又是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首先是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同时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将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从而带来了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主体、融资机制等问题。当大家纷纷把目标瞄准在不发达国家上时,发展经济就必需解决这些难题。然而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这种需求却又找不到有效的供给。如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依然滞后于其经济增长,且无论在质还是量上均低于国际标准;已经对亚洲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制约。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22万亿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亿美元基础设施资金”。也正是在这样的困境和需求之下,中国积极倡议发起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中国作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将提供必要的资金,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担当”。再加上亚投行对世界银行、亚开行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所以中国并没有改变世界金融界的话语权,但却将自己钱多的责任与担当拿出来了;所以亚投行最终创始会员将超过35个国家。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说亚投行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如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因为互联互通是亚太地区促进要素流动的基础,进而为实现中国版亚太自贸区目标提供硬件条件。而且通过亚投行,使中国标准走向海外;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为中国具有显著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制造产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如果机场、港口、公路和高铁建设能够大面积铺开,将为中国创造巨额订单;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在增加结算、投资基础上,促使区域经济体增加人民币储备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强化中国规则的制定权,使重新获得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也就是说亚投行的建立,将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影响力;从而强化中国在这一地区与美国争夺规则制定权的基础。
然而前些年的中国国企为了证明实力,基本上都选择了对外投资;然而在国际竞争中,这些中国社会的特保儿基本上是以交学费收场。也就是说在价值观的冲突上,中国主导亚投行奉行的恐怕还是政治影响为的宗旨;也就是说在中国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投资亚洲基础设施也没有打算能够获得良好的回报。只是因为这些年的快速投资,国内的需求已经严重不足了;所以对外投资将再次成为中国高峰,所以亚投行就是这个投资高峰的舞台。如果真的通过扩大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化解国内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这还真的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如果只是因为需要话语权而交学费的话,那么是不是这个话语权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会不会再交学费不知道,但老百姓不可能从这里获得利益是肯定的;因为这些年的国企早就告诉我们了,那就是我们这些为国企改革牺牲的人也没有从它们利润那里获得过一分钱的红利;难道我们还能从亚投行这里获得利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