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干事”的问题该咋解决?


 “不敢干事”的问题该咋解决?

为政重在廉,管党务必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成效显著,深得人心。然而,就在强力反腐与从严治吏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官员却又患上了不作为的怪病,出现了一些诸如“紧箍咒多了,不想干事;违规风险大了,不敢干事”之类的论调,而夹杂在其间的,则是一些干部碌碌无为,不会干事。

“不会干事”、不敢干事”、“不想干事”, 是当前干部精神状态问题的集中反映,也极大影响到了当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亦是因为如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特别指出:“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必须严肃问责。”

“为官不为,必须严肃问责”,可谓切中其弊、正当其时。但彻底根治“不会干事”、“不敢干事”、“不想干事”的通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从根源上加以分析研究,以尽快找到破解之道。

一、具体表现

“不会干事”的具体表现:一是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办法不多、思路不宽,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二是工作中庸庸碌碌、敷衍了事,缺乏时间观念,缺乏效率意识,磨洋工、拖延症,明明一个小时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偏偏拖延好几天才完成;三是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遇难而退,喊困难、讲条件,甚至想方设法把问题和矛盾推给其他部门、其他同志。

“不敢干事”的具体表现:一是怕字当头,怕为人先,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错误地认为少干事少犯错误,不干事不会犯错误,不犯错误不下台;二是患有反腐恐惧症,错误的把反腐倡廉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该办的事不办,该做的事不做,明哲保身,懒政怠政。三是本身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心做事,无心干活,一门心思研究如何逃脱责任,宁可不干事,也要确保自己不出事。

“不想干事” 的具体表现:一是缺乏岗位观念,缺乏责任意识,当官不履责,为政不思政,不想做事,不想履职,对应当承担的任务不抓落实,满足于混日子、耗时间。二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干事创业激情不足,苦干实干精神不够,总是抱怨环境不好、干事不易,甚至还以“稳定是第一位的”的理由为借口,一味地求稳怕乱,不求上进,不想创新。

二、主要原因

“不会干事”的主要原因:一是能力素质问题。近些年来推行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虽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用人上的潜规则,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会考不会干”的问题非常突出,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嘴巴干部”有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者有之。一些年龄较大干部的知识老化,还不注重学习,以至于土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好办法没有,剖析问题无深度,指引工作无套数。二是主观意识问题。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领导干部会不会干事,想不想干事是前提。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尸位素餐,不会干事,乃是政治观念偏失,认为“啥都不干,难找缺陷”,抱有但求无功,不求无过的思想,在面对困难时能推则推,而不是知耻而后勇。三是培训历练问题。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单一、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够明显,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无效性,而基层经验不足、吃苦精神缺乏、抗压能力脆弱也都为领导干部“不会干事”增添了新的注脚。

 “不敢干事”的主要原因:一是错误地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干事就会出风头,就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监督,从而遭致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就丧失了担当意识,工作因循守旧保守固化,不想创新不敢干事,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忘却了自身岗位应尽的职责。二是感觉“为官不易”干脆“为官不为”。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过去做错了事,有上级领导做保护伞,可以推托责任,但现在建立了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加大了对责任主体的问责力度,谁还敢做那么多事。三是想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当下强力反腐的高压情境之下,本身存在一些问题的领导干部清楚地知道,此时如果继续乱作为,就要付出成本高昂的代价,于是便把不作为当做了首选择,以求确保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确保自己的既得利益。

“不想干事”的主要原因:一是信仰缺失,在主观上认识不清、是非不明,认为当官就要有好处可捞,没有好处当然就可以不作为,没有真正确立起为人民行使权力的公仆思想和服务意识。二是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认为“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三是制度缺失,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由于缺失合理公平的考评考核体系,也导致一些干部丧失工作激情。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纠正模糊认识,着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和推动振兴发展的本领,使基层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

二是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应充分发挥“一把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基层干部,恪守规矩、严肃纲纪,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三是树立导向,崇尚敢作敢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彻底改变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过日子的现象。

四是严查严治,杜绝无所作为。把治理慵懒散作为强化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打破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混日子和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以及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用切实的措施保障干事创业。

(李吉明2015329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