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如何弄明白“互联网+”和“两化融合”的区别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热议的话题,不同于“高大上”的“两化融合”,“互联网+”不仅适合阳春白雪,也适合下里巴人,为大众创业提供了真正可行的发展思路。

1)信息化是什么

按照网络上专家的说法,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表面观察的现象开始的,然后采用逻辑方式总结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提出的观点也存在差异,比如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林毅夫等认为:“所谓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

从哲学上讲,信息化描述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方式的改变,从依赖物质存在层面上升到单纯的信息层面,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不需要看到物质实体,只需要通过信息就可以认识物理世界。

信息化是指导致信息性质和形态发生改变的技术和工具能力变化的过程。按照这种定义方式,工业化是指导致工业产品性质和形态发生改变的技术和工具能力变化的过程;农业化是指导致农产品性质和形态发生改变的技术和工具能力变化的过程。“化”的含义是性质或形态改变。

信息是大脑装置运行的结果,是人连接物理世界的通道,没有信息,人就失去了主动自由存在的基础。尽管信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但是只有在计算机出现以后,信息才作为独立的体系出现,而在其它的漫长时间里,信息是依附物质存在出现的。

信息决定了人的生活生存方式以及幸福的程度,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信息的作用,把注意力放在财富、名声这些外在的结果上面。比如大多数人不重视的抑郁症,给很多有钱有名的人带来了麻烦。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全球已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而这还只是保守估计。2009年,加拿大学者费立鹏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微博),称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按其比率推算,国内抑郁症患者已达到9000万。

从云计算技术角度来讲,抑郁症是大脑里经常出现的固化了的逻辑图象,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变态”的洗脑方式,比如疯狂的传销培训方式,让他(她)离开熟悉的环境。
如果能够固化一个正能量的逻辑图象(好的信仰,比如把自己的行为活动和帮助弱势穷人关联起来),那么即便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抑郁症也不会再出现了。

“包括我的家人,我的领导,他们都觉得没有这种病。”崔永元在患病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自于身边人,“他们觉得我就是想不开,小心眼、爱算计,以前火现在不火了,所以受不了了,都是在这样想。”

这是形成抑郁症的原因,这些信息不断出现在大脑,修改大脑里的逻辑图象,当这个图象包含的负面信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变成抑郁症了。

这种形成逻辑图象的过程就是信息化。如果一个社会负面信息太多,比如权钱交易,崇尚低级趣味,以单纯的财富数量论英雄等,当变成人们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时,社会“抑郁症”就出现了。

2)两化融合的局限性

按照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强调的是企业或者局部区域内部的信息化过程,是一种孤岛模式。比如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区域的政府机构购买服务器,开发软件,进行内部信息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这些信息系统无法和其它系统关联,形成更大规模的系统,因此当新的需求和技术出现后,当前的系统就需要放弃,重新创建新系统,就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从哲学思维上分析,两化融合把重点放在局部功能的信息化上面,忽略了更大层面上的关联连接方式,符合西方还原论的科学思维模式,忽略了东方整体论思想。

两化融合是当时科技水平的产物,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思想,在云计算时代做一些调整,以便适应科技的需要。

3)互联网+的真正含义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在创新应用方面,“两化融合”只适合大型企业和高端人才及特定的行业,而“互联网+”适合所有的企业、人员及所有的行业,比如普通农民也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参与“互联网+农村”(http://bdyxdg.em258.com/)

“互联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行业的物质内容,信息化,信息之间的连接方式即“互联”。其中互联是核心,不同的连接形式得到的整体技术效果是不同的,包含了人工生命的思想,是智慧地球的初级阶段。

“互联网+单一行业”的技术模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现实社会并不是单一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以多行业交织关联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单一的“互联网+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汽车”并不适合云计算时代的发展要求,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真正实现“互联网+”,需要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上出现革命性的突破,需要真正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而不是宣传包装上的解决):

A. 能够快速创建和修改多层次交织关联的巨复杂软件结构。

B. 能够解决软件危机。当社会需求发生改变时,调整软件系统的成本很低。

C. 能够解决数据增长危机。当数据无限增加的时候,数据的管理成本很低。

“互联网+”是发展战略,不能盲目地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限定它的内涵。对于一些未来的战略性概念,“权威”们最好不要盲目地给出明确的内涵,先在实践的过程中看清楚它的面貌,然后再做出“权威”的定义,避免误导别人,给自己以后留下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