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当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投资者双手合十祈祷说:上帝啊,再给我们一个泡沫吧。美联储联盟降息如愿给了投资者另外一个泡沫:房地产泡沫。
到2008年次贷危机将全球经济拉下水之后,不等大家祈祷,各国央行再次疯狂放水,刺激出又一个泡沫:美国国债市场泡沫。
中国情况不一样,管理层比谁都害怕泡沫爆掉,因为泡沫被刺破,经济肯定硬着陆。所以现在谁都知道房地产泡沫要爆掉,只得一方面对楼市泡沫维稳,让它下坡慢一点,另一手则未雨绸缪,等不及地产泡沫爆掉,迅速刺激起股市泡沫。以一个泡沫对冲掉另一个衰败的泡沫,效果几何?这让时间和市场去说话吧。
君不见,市场热点层出不穷,钢铁股居然雄起,居然连马钢,武钢,山钢等都拉上涨停板?这是“市场”发出的声音吗?不是,是政府及其一致行动人发出的声音-------全世界都知道,这种钢铁股,根本就不值什么钱,更不值得涨停,所谓传言的宝钢武钢的合并,都是生意不好整柜台而已,以前的合并没有过吗,武钢的兼并,宝钢的兼并,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企业本身并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这些整合,这些消息,都是市场主力炒作的借口,制造的舆论泡沫而已。主力是谁?主力就是政府及其一致行动人----比如安邦投资等等红顶商人来做的机构投资者!炒作的目的,无非是后面的国有资产的减持,正如我多年前指出的,社保资金、地方债务的巨大窟窿,必然是从国有股权的兑现中去弥补,国家,也无非是要从制造大牛市中,来割股民的羊毛,来剪一些不灵光的机构的羊毛,每次大牛市后的一地鸡毛都是如此,以后亦是如是!正如江恩说,以前发生的事情,现在正在重复发生,今后还将继续发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2005年起股市搞股改,你以为真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那只是借口而已。现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了吗?你以为股改真是为了中小股民的利益?都不是?企业治理水平,并没有任何变化,该占用资金的继续占用,该操纵股市的继续操纵,中小股东权利也没有得到任何保护与维权,反而是从股市中可以轻松兑现的原始股东得利了,时不时有大股东抛售。那么,一些个人股东抛售减持,获得巨大利润之后,国有股,一直减持很少,这才是大头,这一的大牛市,就是为了国有股正式、大批量的减持而来的!所谓整合,不就是资本的再分配吗?吸引民营资本,不通过股权的变化,怎么吸引民营资本的参与?只能通过股市来中转啊!
明了这一点,就知道楼继伟先生周末讲的,可以把国有资产划拨来解决社保资金的问题!怎么划拨,怎么解决?总不能把四大银行各划一批营业部,把两桶油的加油站去给社保基金来经营吧?肯定是划股份过去了,让他们寻找合适的机会去减持------一家划个百分之十,就足够社保基金吃得不能再饱了!
当然地方债就不好公开谈,现在是发新债,抵旧债,黑窟窿总是要暗箱中操作的。地方债务我们听到了什么?都是说地方债风险可控,问题不大。实质上地方债的黑窟窿是很大的,这是习李的极品前任即面瘫与宝宝时代乱搞出的问题,但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又不能讲得太细太清楚,何况肉炖烂了在锅里,不都是股市中的钱吗?不都是老百姓的钱吗?拿过来就行了。以前是用炒楼市拿钱,现在楼市不行了,就用股市来吧!共产,就是这样共产啊,股市是共产主义最好的金融机器!
说句题外话,以前总是贼喊捉贼的说要调控楼市的政府,总是调控不下来,还煞有介事的说开发商都是奸商,实际上,开发商固然是奸商,那是做商人的本来面目,无商不奸嘛,但是你政府从中捞大头,官员从中大肆受贿,权钱交易,这不是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吗?只要看看现在楼市还没跌多少,你看看媒体上叫得多凶,各地政府都出台政策来为楼市打气。本来按原则来看,楼市涨跌是市场行为,可是现在力挺楼市的不是市场,是政府!我们就知道,以前炒作楼市最大的幕后老板是政府,开发商们都只是小喽啰,包括所谓的宁波炒房团等等,都只是赚小头的吆喝而已,当然,这个小头,已经肥了不少人了!就象炒股,无论怎么宰老百姓,最终还是有不少人从中富了起来。
牛市红利,于国家,是炒高了来减持部分国有股,而于中小投资者,则是炒高了兑现,拿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吾辈升斗小民,常泄天机者当自省,就事论事就好,说得太清楚了或者携枪夹棍的就尽量避免,否则就像杨修般沦于下乘。希望大家借鉴过去的历史,多少从中捞到一点,并且不辜负人民日报文章的关怀,把利润保住,这可是牛市红利,一定要把握好。
附:人民日报:A股已处牛市中 把握牛市“红利
全国两会以来,A股市场出现一波连续上涨,上证综指轻松突破近7年的新高。尽管与历史高点相比,目前的点位还在半山腰,但从成交活跃度、个股火爆度以及新入市投资者蜂拥而入的场景来看,A股市场确实已处在牛市中。(推荐阅读>>>人民日报:股市不惧经济下行压力 牛市含金量在提高)
股市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既受整体发展环境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经济基本面。因此,股市上涨不仅能给直接参与的投资者送来“红包”,对经济全局同样有不可小视的“红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借力来之不易的牛市之势,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和改革攻坚,将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牛市可以成为增强发展信心的“加油站”。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速放缓是重要特征之一,对此本无需大惊小怪。然而,前两年股市疲弱时,经济增速的些许下降往往就引发股市大幅下挫,股市下跌反过来又加重对前景的悲观情绪。如此循环往复,对经济发展显然没有什么好处。反观牛市背景下,投资者对数字变动的“脱敏”程度提高了。虽然目前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前行道路上也还有不少风险和挑战,但股市上涨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基本面并未因增速放缓而发生逆转。股市信心高涨,提振了全社会的发展信心,让人们能够更加平和、积极地看待新常态下的种种新现象。
牛市可以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股市说到底是资源配置的场所,其重要功能就是将资金输送到最有效率、最有前景的领域。静观此轮牛市,尽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都在上扬,但最受投资者追捧的还是与深化改革相关的板块,以及新兴成长型行业,这表明投资者对相关上市公司有良好期待,也将带动更多资金进入这些领域,从而强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可以预见,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以股市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覆盖面将不断扩大,并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金融主力军之一。此外,牛市将促进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再上台阶,对于金融业自身的转型也有重要意义。
牛市可以成为化解改革阻力的“润滑剂”。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其效应较为复杂。对于亟待加速的资本市场改革来说,同样如此。有些改革利在长远,却不免有短期阵痛;有些改革利在整体,却有可能触及局部“奶酪”。一些改革举措如果在疲弱市道中推进,其负面效应往往会被放大,并对改革形成阻力。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为例,在熊市中被提及时,经常和股市扩容联系在一起。而在牛市中,市场就把目光更多地放在积极方面,对改革持翘首以盼的姿态。这样的氛围下,改革进程无疑会更加顺畅。
当然,牛市“红利”的释放也是有条件的。它需要各方面因素良性配合、循序渐进的牛市,而不是充满投机味、烟花绽放似的急促上涨。在A股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快速上涨,却摆脱不了“牛短熊长”的结局,痛快一年痛苦三年,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因此,在目前的好形势下,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以及打击股市坐庄、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保持股市在理性的轨道上运行,方能趋利避害,将牛市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并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